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在这一天,各类“假”货将被无情曝光,
虽然央视有打假名单,可是作为一名
长期忠心耿耿为乐器艺术“消费”的顾客——
你又是否曾经怀疑自己的孩子吹了假乐器?
或是,遇到了假老师?
今天
耳朵妹为你总结了一票器乐圈“假”老师,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可以说是“假”得各有千秋,
“假”得毛骨悚然了
霸气声乐老师唱歌“要命”
武汉市教育局学生管弦乐团 拉德斯基进行曲
刷爆朋友圈的一个鼓培训视频
这些视频乍一看是欢乐搞笑的,
但现实的“沉重”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遇到“张老师”之前,
我以为自己是懂民族唱法的……
遇到“孙老师”之前
我以为自己是懂交响乐的
遇到“鼓老师”之前
我以为自己是懂节奏的
而前两天一段
匪夷所思的在线乐理课程
像一枚重磅炸弹
更是引爆在所有音乐师生的朋友圈
这位老师讲课状态从容自信
讲的乐理知识能瞬间颠覆你的三观
让你怀疑这么多年的音乐都白学了
这位老师授课时那胸有成竹的样子
让我们乍一听似乎觉得很有道理
险些被她说服
“加深难度换成G大调”
“总练C大调也挺没意思的”
她虽然有着“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精神
但她不及格的乐理知识却无处遁形
令人顿感失敬
可见假老师们
不分器乐种类,不管理论或实践
不论年龄性别
他们尽职尽责只为一件事——
开拓你的想象力。
假老师们或许意识不到,
Ta们毁掉的不仅仅是家长的信任,
更是一个孩子对于音乐、对于艺术
最纯粹美好的向往。
天真烂漫的孩子们
在部分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
在家长“骄傲”的围观中
生生被玩成了不学无术的样子
孩子们还在无法作出独立选择的年龄段
花了钱、投入时间来学乐器
被老师浪费着孩子们最美好的时光
而且这一类误人子弟的
机构及老师还不在少数!
练习乐器是需要吃苦,
基本功也的确异常枯燥
学习过程十分的漫长,几乎贯穿整个童年
但,有的人分不清自己吃的是“屎”还是苦。
当有人喂你吃屎,你不愿意吃,
Ta说:别怕,勇敢,要能吃苦
那么
如何逃脱假老师的“魔爪”
👉遇到低价?小心!
如何识别一名好老师?不如说如何识别一家好机构。市面上拥有正规资质的培训机构,往往是用老师的专业水平,而不是低价来吸引你。
很多业余培训机构的存在纯属是为了赚钱占据市场,低价的课程背后意味着低成本,任何一个高水平的专业老师聘请费用都不低,如果是教龄长有经验的老师,那就更是价格不菲了。
既然要学,首先可以选择学校为孩子们寻找的合作机构,既省心省时间,又有可靠和稳定的师资来源与教学水平。如果学校内没有合作的课外教学机构,那么“货”比三家很重要,报名前先做好功课,了解培训机构的师资能力,远远比只关注低价重要得多。
👉一个老师教多种乐器,警惕!
一定要警惕这样的老师。
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有一项专业特别出色,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其他专业必定泛泛。
即便这位老师某一两个相近的专业教的好,其他的必定不够专业。错误的基本功知识和错误的练习方式,毁掉的是孩子艺术道路的开端。
👉切勿盲目跟风崇拜
很多兢兢业业的、专注于教学研发的一线教师,他们或许不善言辞,但他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传道受业解惑。教师不是销售,不是市场运营,更不应该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家长们盲目跟风和崇拜,势必造成市场的混乱。
一个拥有科学教学法,多年教学经验,对待学生有耐心,并且时刻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老师,基本上就是值得“托付”的好舞蹈老师。
与其盲目跟风听从他人推荐,不如家长亲自去课堂里看看更靠谱。尔闻艺术欢迎家长们带着孩子来到课堂里,亲子感受、观察,谨慎选择好老师,才能更快乐地学习。
👉急功近利、攀比心态要不得
当然,我们也需要反思,假老师的乱象为何屡禁不止,处处陷阱?为什么很多机构的教师都如此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急于展现孩子的快速变化,为什么?
因为家长们急!经常在教室门口听到这样的对话:“怎么半年下来,学来学去还在练习基本功?这老师到底行不行?!”
学习乐器就像中医调理,急不得。
急,意味着低效,急,意味着从头来过。
学习乐器前,不要把孩子“随随便便”地交给一家培训机构;学琴时,更不要用“急功近利”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学琴过程,不能有盲目攀比的心态。
青少年音乐艺术培训的核心是“审美”情趣的提高,正确的艺术理念应该是快乐、健康、科学、人文。
为人师需要传递的不止是“教学”,更重要的是“以乐育人”的美育理念,让孩子们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和音乐的感知力。
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同样也给老师们一些时间。器乐教师应当是纯粹而高尚的职业,音乐本身就是美好而纯粹的。把“快乐”“自由”还给音乐,还给孩子,还给奋斗在一线的专业教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