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西方音乐,我们可能更习惯称其为古典音乐。而67的主业正好又是古典吉他。
“古典吉他”这个词,仿佛是说吉他是一种“古典”乐器,而且好像还和“古典”音乐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今天67将以古典吉他工作者的的视角带你遍览西方音乐史。
“古典”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希腊拉丁语的“文学”被称为“classic”。我们译为「古典的」,实际上包括「古代的」与「典雅的」两个意思。
真正的古典时期指的是古希腊的那个年代
而我们的古典吉他,照着这个解释,必然要是一件「典雅的」乐器。(至于「古代的」这样的标签就不那么重要了,毕竟时代在进步,吉他也变得和古代的时候大不一样了)。
不过任何事物都要联系实际。一件乐器如果不弹奏音乐作品,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典雅,古典吉他一般来说会弹奏些什么作品呢来显示其典雅的特性呢?
有的同学肯定会觉得,既然是古典吉他,就应该弹奏古典音乐嘛。但也有的声音指出“古典”吉他不是“古董”吉他,她应当是博爱的、跨越古今的一种乐器。
现实中的吉他显然是后者。这篇文章让我们看看“古典”吉他弹奏的作品是如何跨越古今的。
在这之前,我们不妨回顾下音乐史文艺复兴时期之后的几个重要的片段。一般人习惯称其为 “XX主义” 或 “XX时期” 来辨别,他们分别是
·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左右
·古典主义时期:1750年~十九世纪初
·浪漫主义时期:十九世纪初~十九世纪末
总的来说,这三个最重要的时期加起来两三百年左右*
*仔细一算加起来也就和大清朝(1636~1912)的年岁相当:巴赫是康熙年间的;海顿差不多是乾隆年间的;舒曼差不多是嘉庆年间的。其中乾隆在位时间特别长(60年),基本能顶的上一个古典主义时期(大约70年)。
巴洛克时期
在这个时期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还遵守的单调的教会调式,音乐也基本上只为教会服务。但到了巴洛克时期,音乐发展出了大小调体系,这也是我们现代人听“懂”音乐(也就是着“调”)的基础。
严格意义上来说,巴洛克时期并没有古典吉他(其实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钢琴。小提琴也才出现不久)。但这不妨碍我们现在用古典吉他去演绎那个富丽堂皇时期的音乐作品。
Partita for Violin Solo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 Chaconne in D Minor (D小调第2号小提琴独奏帕提塔,作品1004 - D小调恰空舞曲) (Arr. Segovia)
Andrés Segovia - The Segovia Collection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多数是服务皇室成员和贵族阶级的,因此这个时期的音乐常常富有极尽奢华、节奏强烈、旋律精致的特色。由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多采用复调的表现手法(现代人更习惯听主调音乐),因此能同时弹奏多个音的乐器,特别是弹拨乐和键盘乐在独奏巴洛克时期音乐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古典主义时期
从这个时期开始,艺术家们试图恢复古典时期——也就是古希腊时期的艺术氛围。这也是这个时期为什么叫“古典”主义时期。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结构均衡而完美是这个时期的主题。音乐也不再完全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们所独享的了,巴洛克时期复杂的复调音乐在古典主义时期也进一步简化成了主调音乐,这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我们的古典吉他也在这个时期壮大——这个时期诞生了包括索尔、阿瓜多、卡尔卡西、卡鲁里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吉他大师——因此也被称为吉他的黄金时代。
”魔笛”主题变奏
Classical Artists - The Great Empire Classics 06 Sweet Recitals
古典主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我们管那些古老而典雅的音乐统称为古典音乐,而很少称之为严肃音乐、高档音乐等等。但古典主义时期不管有多典雅、多有序、多完美。当她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也是时候孕育出新的时代了。
浪漫主义时期
当古典主义发展到了末期、“客观、含蓄、充满理智”的特点开始逐渐淡化了。音乐作品开始体现作曲家的个人情感,浪漫也可以笼统的理解为感情过剩、感情泛滥。或者说浪漫主义音乐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浪漫主义时期诞生的伟大音乐家作曲家实在太多、伟大的作品也实在太多。
但是这个感情和才华双双溢出的时期对古典吉他来说却有点莫得感情,因为在这个时期的大多数时候,吉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吉他的衰退期。直到浪漫主义的末期,才出现了一个将吉他近乎没落的命运挽回的吉他音乐家——塔雷加。
Lagrima (塔雷加:泪)
David Jaggs - Spanish Guitar Encores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山下和仁 - 热门华语265
二十世纪音乐
但浪漫主义也不能逃过前面各时期的命运——最后不可避免地走起了下坡路。虽然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晚期还诞生了很多影响深远音乐家,例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
棕发少女
德彪西
印象派这个词源自《日出·印象》这副名画。印象主义的绘画作品中是没有线条的,而是由色彩和光影构成。画面的意境高于了形象。
《日出·印象》——莫奈
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是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在与包含了浪漫主义的古典音乐相比更进一步的同时,这种音乐给人带来的体会是同样是意境大于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印象派没有单独形成一个时期木星没有形成一颗恒星,而且大多数现代作曲家都可以用印象派音乐的技法写曲子。所以印象派也许可以归纳为一种作曲手法。
但好景不长,属于浪漫主义——以及一切我们所熟知的古典音乐——的时期终究还是会落幕的。
“古典”吉他的诞生
在古典主义时期,吉他就经由索尔等人之手跃上古典艺术殿堂。但在后来的浪漫主义时期经历了人才断档和环境的嫌弃之后,吉他艺术的发展一下子停滞了。
不过,在这个各种艺术上的主义层出不穷的时期,吉他艺术也悄然准备复苏。
不知道同学们注意没有,介绍前面这些时期的时候,我没有提到过“古典”吉他。
直到20世纪初,吉他这件乐器还没有从浪漫主义人才断代所带来得伤痕中恢复过来。尽管塔雷加和他的学生们做了不少努力,但让吉他重回正统音乐行列还差那么一口气。大力踢出这临门一脚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安德烈·塞戈维亚。
塞戈维亚以自己对吉他的不懈追求和演奏技巧可以说打动了世界;不但如此,他还教育出了很多学生,并鼓励学生们继续教学;同时他还呼吁各大音乐院校开设古典吉他专业;他甚至还为吉他正名——将我们这种“典雅的”吉他艺术命名为“古典吉他”*。
*据说古典吉他是吉他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个人对这句话存疑。从当下来看,艺术应该是不分高低的才对。但我认为古典吉他应当是最“典雅的”、最海纳百川的吉他艺术形式。
当然,一件乐器没有好的作品,等于一个没有武器的士兵——空有一身勇武罢了。前面已经提过,好的作品让一件乐器与众不同(而弹奏者的演奏技术,传播是否广泛、名字有无“古典”,都是次要的因素)。
塞戈维亚之前的时代,古典吉他的演奏曲目只包括以索尔为代表的等一系列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和塔雷加等人(大多数是他的学生)的作品而已。剩下的作品均是改编的(包括塞戈维亚自己也改编了很多,改编也帮助吉他度过了衰退期)。
这些曲目的量和钢琴、管弦乐的曲目量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吉他明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强烈的个性,为什么不能有更多专属于古典吉他的曲目呢?可以说塞戈维亚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就是号召作曲家们为古典吉他作曲(最好是原创而不是改编)。这其中不乏我们所熟知的:
Concierto De Aranjuez For Guitar And Orchestra:2. Adagio
Narciso Yepes - Rodrigo - Concierto de Aranjuez and other Spanish Guitar Works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华金·罗德里格斯
Sonatina Meridional Copla - Guitarra
Spanish Guitar Band - Classic Guitar Vol.2
南方小夜曲——庞塞
12EtudesforGuitar-EtudeNo.10inBMinor-TrèsaniMé,UnpeuaniMé,Vif(为吉他而作的12首练习曲-B小调第10号练习曲-非常流动的,稍流动的,活泼的)
narcisoyepes - Villa-Lobos:ConcertoforGuitarandSmallOrchestra(维拉-罗伯斯:为吉他和小型管弦乐队而作的协奏曲)
前奏曲1号——维拉·罗伯斯
Capriccio Diabolico (Omaggio a Paganini)
Andrés Segovia - Andres Segovia - Maestro
魔鬼随想曲——泰德斯克
这为古典吉他的未来打开一扇窗户——这之后会有无数的后人会效仿先人为古典吉他作曲,从而保证吉他这件乐器的活力。
古典不"古"
当然我们也不能老是活在过去,如果当代的音乐作品非要保留一个古典的特征,我希望能保留“典雅”这个特征,非要加个期限的话,一万年可能有点短,我希望是永久。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现代的”总有一天要变成“古代的”。这样“现代的”“典雅的”音乐也总有一天会变成“古代的”“典雅的”音乐——古典音乐。
怀着这样的期待,让我们在文章的尾声来看一下现代派的音乐。
当浪漫主义音乐在十九世纪末发展到了尽头时,之前作为我们听“懂”传统音乐的基础——调性体系也随之发展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大量调外的音被加入到一个调中。最初一个调里可能只用上了7个音,但最后所有12个音都被安放在同一个调性之后(半音体系),调性系统暂时就没有发展空间了。
为了获得新的生命力,和所有艺术一样现:代音乐艺术站在之前经典艺术(古典艺术)的肩膀上诞生了。其中听起来最为诡谲,同时也是最早出现的新的音乐类型之一就是序列音乐。
序列音乐体现的是一种音乐的表现主义,表现主义反对了印象派音乐描写的客观意境,且主要表现的是艺术家内在精神。
表现主义绘画
序列性音乐不但反对了印象主义音乐,而且也与更早的传统“古典”音乐显得非常格格不入。这种音乐的写法由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勋伯格率先发明出来,由他之后的韦伯恩、斯特拉文斯基等音乐家发扬光大。成功的引领了当时现代派音乐主要的发展方向。
之所以说序列音乐与传统的音乐格格不入,是因为:
我们的听觉在解读传统音乐(调性音乐)所仰赖的是“调性”(简单的来说就是不同音高振动频率*的自然关系,可以引发听觉的天然共鸣)
而解读序列音乐时则仰赖的则是“音序排列规律”(简单的来说是不同音高序数之间的数学关系,也许可以通过听觉引发理性思维**对数字排列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调性音乐中也隐含着大量数列关系,调性音乐和序列音乐的数字关系主要区别是前者的数字关系隐含在音高的震动频率之中,人凭听觉本能就能感受;而后者的数字关系隐含在音高的序数之中,必须靠听觉凝练成序数并以数学思维对数字加以总结才能理解。
**听说有论文表明,越是放松越是有助于感受和表达艺术。所以反过来就是:越拘谨和约束就越不利于感受和表达艺术。我恰好觉得这一点可以解释很多音乐上的现象和学琴过程中的道理…
这样一来,在听不出音高的情况下,想做到所谓听“懂”序列音乐其实本质上来说是不太可能的。大多数人恐怕只能通过一定的算法分析谱面来理解这种音乐中的数字之美了(其实经常听也能稍微习惯些,但按照大多数人的个性来说“经常听”实在太难了——谁会去经常听一大串自己没法体会的音符呢?)。
27号作品——韦伯恩
不管这种作曲的方法多么严谨、理性,音乐毕竟是需要去聆听的。但与传统的古典音乐相比,序列音乐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内容(音乐形象破碎化),还带着一种虚无缥缈、但又无比强烈的情感起伏(表现主义音乐)。
Schoenberg: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Op.42 - Andante
Maurizio Pollini;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Arnold Schönberg - Schoenberg: Piano Works / Webern: Variations Op.27
钢琴协奏曲——勋伯格
尽管由于序列音乐有着这样那样的不便令她从诞生之日起似乎就受到很多人的不待见(勋伯格第一次将序列音乐在音乐会上演出就遭遇了观众集体退场的抗议)。但不要忘记其他的近现代艺术(例如印象派的绘画)也有不少是从这种不受待见中诞生的。
艰难的出生也往往伴随着茁壮的成长。在之后的岁月里,(典雅的)现代音乐的发展方向开始向序列音乐靠拢——不管这个音乐是怎么写的(节奏也好、旋律也好、音色也好),基础特征就是让你听不出调(不着“调”)深刻体会强烈的情感起伏。
我们的古典吉他在这种时候也不甘落后:著名的古巴吉他艺术家、作曲家里奥·布罗威尔就非常喜欢写现代派的音乐作品,比方说:
Léo Brouwer: Elogio de la danza
Costats Costsiolis;Leo Brouwer - Concierto de Lieja
舞蹈与礼赞——里奥·布罗威尔
Nuevos Estudios Sencillos X : Omaggio a Stravinsky, Toccata
Thibault Cauvin;Leo Brouwer - Thibault Cauvin Plays Leo Brouwer
献给斯特拉文斯基——里奥·布罗威尔
Danza Characteristica
Steven Novacek - Guitar Music of the Americas
性格舞曲——里奥·布罗威尔
关于“古典”的过去(十七世纪初期~十九世纪末期)基本上已经笼统地说完了。从二十世纪初期至今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时间上也差不多经历了以往一个“时期”的周期;现代主义的音乐(以及现代的通俗音乐)在这个周期中也已经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发展。至于“典雅”音乐的未来,仍然掌握在每一个为音乐谱曲、以及弹奏这些曲谱的乐器演奏者的手中。
写在后面
有人可能要问,现代音乐听起来有什么好的呀?我靠听觉的本能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不香嘛?
Un Dia de Noviembre
Thibault Cauvin;Leo Brouwer - Silence : Musique calme et apaisante
十一月的某一天——里奥·布罗威尔
我的回答是:音乐本身具有着一种特殊的使命,就是(至少在目前)陪伴人类这个物种成长。
也许人类在诞生伊始没有音乐相伴(或者只有不完善的乐音),但音乐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人类因为高度发达的心智带来空虚(后续的填补者们——影视、游戏等等,这些无一不由音乐辅佐的)。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人类要将多少时间浪费在大脑待机心智空虚上。
Wings of Liberty
Russell Brower;Glenn Stafford;Derek Duke;Neal Acree - StarCraft II: Wings of Liberty (Soundtrack)
自由之翼——《星际争霸II》
但随着人类整体心智的不断成长,作为陪伴者的音乐也是要成长的。证据就是每次艺术界的时代更替都伴随着某个阶级的财力/权力解放。因此诞生新的音乐形式不但是可期的,同时也是必然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令人类不断的过上更便利的生活。但我们生活的同时只使用着不是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而是那些最成熟的(比如你的I-phone手机都是工程师设计的,而不是科学家发现/发明的)。
真正尖端的科学技术可能都是不成熟、无法实用的(发明发电机的时候,并没太多电器,所以当时的发电机就是高冷而孤独的)。所以当音乐家想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时,就好像是科学家发明了最尖端的技术。可能当下听着味儿挺怪,但不要忘记总有一天当我们听腻更古老的音乐时,这种新兴音乐就可能会用来填补我们心中的空虚。
Imagine
John Lennon - Songs for Japan
当然,通篇文章没有提到的流行(通俗)音乐也是自古就存在的。流行音乐的市场始终在草根平民阶级。而与之相对的严肃音乐的市场则始终在教会、皇室、贵族、资产阶级、学院派音乐家等这些金字塔的塔尖上。
当典雅的严肃音乐开始走向曲高和寡,且社会稳定的基础又回归于平民大众时,更加亲民的流行音乐快速占据了商业音乐市场(20世纪初,现代流行音乐和现代严肃音乐都在萌芽期,大家都处于差不多的起跑线上)。
星球大战
群星 - 世纪获奖电影配乐(三)
最后还要感谢下自巴洛克时期开始写下不朽乐章的音乐家们。若不是他们数百年为我们留下的遗产在音乐市场上还不至于乏人问津(李斯特肯定想不到21世纪了人们还在以他的名义办钢琴比赛),严肃音乐可能就会像恐龙那样被环境的变化给淘汰了。所以古典音乐与其说是“古老的”和“典雅的”,还不如说古典乐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