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我们家孩子适合学钢琴吗?”
“老师,他怎么就是学不会呀?”
“孩子就是不愿意练琴,怎么办?”
面对《音乐周报》琴童群中家长们的问题,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评委原丁认为,归根结底是家长不够坚持、不够严厉,钢琴的魅力在于它不分有无天赋——只要肯苦练,谁都能练成。
原丁分享:一块巧克力的诱惑
原丁生于兰州,因为母亲喜爱音乐,家里借钱买了一架钢琴,那年原丁5岁半。正是从那时开始,原丁开始了她的钢琴之路。在学琴这件事上,母亲很执着。上世纪80年代,兰州经济、文化还相对落后,于是母亲鼓励原丁:“你好好练琴,练得好就可以去外地比赛,到外地就能买到你最爱的巧克力了。”在巧克力的诱惑下,原丁每天刻苦练琴。学琴两年后,原丁参加全国宋庆龄基金会钢琴比赛,一举夺得第一名,还到人民大会堂进行了汇报演出。母亲也真如向她承诺的那样,带着原丁去商店买了巧克力。
一个兰州女孩弹钢琴能拿到全国第一,还在人民大会堂表演,这不仅让原丁成为全校的焦点,母女二人也成为兰州当地的“明星”。原丁的钢琴老师找到原丁母亲,希望原丁可以走专业路、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之后在母亲心里,考附小就成为原丁必须实现的目标。1989年,原丁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此后多年间 ,每逢寒暑假放假前,母亲都会专程赶到北京接她回兰州,每一次她都会带着女儿最爱吃的巧克力。
孩子练琴,家长的坚持最重要
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一路读到本科,再到2000年留校任教,原丁深感自己如今的一切都要感谢母亲当年的决定和坚持。“回想一下,我自己发自内心喜欢上钢琴已经是高中时期了。所以在学琴初期,不存在喜欢不喜欢,大部分孩子可能都不喜欢。一定要经过很多的努力、痛苦,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受到演奏钢琴的快乐。”原丁强调,“我常常和我的学生家长说,孩子弹不好琴,不要说孩子不努力、不刻苦、不好好练琴,是家长自己没努力、没刻苦、没好好盯着孩子练琴,是家长没有管到位。”
老师更重要的作用是授业、教学生学习方法,但之后的过程需要靠家长和孩子来完成。“这里我把家长的重要性放在了孩子前面。学琴的过程中家长是最重要的一环。尤其在初学阶段,老师的重要性占60%(必须选择专业的老师,确保老师教的东西是正确的),家长占30%,孩子自己只占10%。只需要保证孩子在练琴的时间里是全身心投入的,不是一会要喝水,一会又想上厕所。而让孩子能乖乖坐下来、弹琴,还是需要家长协助。”原丁的儿子从4岁半开始学习钢琴,当时她要求孩子每天至少练琴一小时,并且这一小时不包含看谱视唱的时间。每次儿子练琴,她会手拿秒表在旁边计时,只算钢琴出声儿的时间。
学到孩子可以独立识谱,就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原丁以她的学生为例,学到《约翰·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2》就基本可以做到独立识谱了。从初学到这个阶段,虽然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孩子的重要性已经能够占到20%。老师仍占比颇高,大约到一半,剩下30%是家长。家长要让孩子每天保证练琴时间。”练琴就是很枯燥,尤其是在练基本功的时候——反复地练《哈农钢琴练指法》《拜厄钢琴基本教程》,弹不算好听又不容易产生兴趣的曲目,但基本功就是在这样一遍遍的练习中积累出来的。再有天赋练得少也不行,只要想学钢琴,就只有刻苦练习这一条路。”原丁说。
孩子精力有限,家长做好选择
原丁认为,练琴,一天都不能少。练琴必须要每天坚持,而不是一周7天只练4天,或者平时少练一点、周末多练一点。 因为小时候手指的肌肉记忆非常重要,手指记忆刚刚有一点,第二天不练就没有了,前面两三天的时间就浪费了。并且每天练琴时间不能少于40分钟,最好是不少于一个小时。小于40分钟,手指还没有活动开就到时间了,达到不到练习的效果。
同为琴童家长的原丁,明显感觉到自从儿子上了小学二年级,功课压力比之前大了很多。因此,家长要考虑好孩子的重心点是什么,是把所有精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还是多方面全面发展。如果要走专业这条路,就要与全国的孩子竞争考附小。音乐学院附小的竞争是最严酷的,远比考音乐学院本科、研究生更难。如果孩子学习特别好,钢琴也不想放弃,那就不能再上其他的补习班和钢琴以外的兴趣班了。需要把学习之外的时间都腾给钢琴,每天必须保证两小时的练琴时间。
原丁就非常看重回课质量。从一开始她就给学生规定,一首曲子多久必须过关。如果一首曲子几次回课都不过关,学生反复弹一样的东西会更抵触。所以她要求学生,平时一首曲子弹熟、背会、完整无误弹下来,不能超过两星期。如果这个作品要上台演出,不能多于三个月。在初级阶段,她每周会给学生留4首《拜厄钢琴基本教程》、3首《约翰·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学生们每周课回得很好,下一周就可以练习新的曲子向新的高度挺进,孩子们练琴也会越来越有兴致。“所以不能让孩子懈怠,要让他们‘跑’起来。”孩子能高质量地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这依然需要家长的监督。因此,孩子在音乐路上能走多远,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