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爸爸妈妈都有这样的感受,不论是学琴还是培养其他的兴趣,刚开始孩子总是热情高涨,可是一段时间以后,热乎劲过去了,越来越不用心;即便形成了一些错误的习惯,也不愿意调整。绞尽脑汁之下,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变成了“这首曲子再练2遍,就让你去看动画片!”,“如果你再不好好练琴,妈妈就要把琴卖掉了!”。
不得不说,宝宝练琴走过最长的路,就是亲爹亲妈的套路。
在学琴初期,陪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陪练不只是监督,而是“陪习惯”。
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当每天练琴、每周上课像新陈代谢一样,形成了生物钟,坚持一个月后,就会出现“没有练琴或者没有上课,就会少点什么事情没做”的感觉。相反的,如果少了一天没有练琴,偶尔打破这个“生物钟”,无法形成上述的“规律”,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孩子接收到“钢琴不重要无所谓”的信息,使得孩子敢于“撒娇”、“越来越懒”。
但怎么陪孩子练习?如何应对孩子练习中产生的问题?什么时候从陪练中撤离让孩子自主学习?这也是困扰了家长很久的问题。更何况,自古“陪练”与“顾家”难两全,监督与温柔更是水火不容——边拖地边指责教育。
分享以下几点秘诀:
陪同练习不是代替练习,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一旦形成了习惯,结果就是大人学会了,孩子没学会,等难度大到大人也不会的时候,孩子就很难独立完成了。
千万不要着急发火
不少爸妈有时会觉得,一样简单的东西,为什么孩子死活不理解。这时如果家长批评发火,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并且很快会有逆反情绪。所以,在这个长年累月的陪练过程中,即便爸妈脾气再不好,也一定要耐心再耐心!如果不能保证的话,就不要冒险当这个陪练。
保持“严厉”与“距离感”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比较亲近,容易使用多种借口躲避练习,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来打探父母的底线。“喝不完的水”、“上不完的厕所”,这也是宝宝们的套路。孩子们很清楚什么样的理由父母不会拒绝,在这个类似于博弈的阶段,父母也可以找他人进行协助陪练。
作为家长朋友如果不想让您的孩子的学琴半途而废,最好把以下几点严格做到:
1合理安排好时间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张科学的学习时间表,并且严格遵守!
比如放学五点半到家后开始练琴,练琴时间是5点到6点,在这一个小时内时间要再细化。比如:
15分钟手指练习
15分钟改正上节课没通过需要巩固的曲目
15分钟 新曲目单左 单右手 分手练习
15分钟双手练习
(家里还可以在每天7点半举行小演奏会,全家人听一首孩子最近练的较熟练的曲目)
有些家长朋友们可能跟孩子一起听课的次数少,但是根据时间表上安排的进行监督 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家里这么早没有人那就把任务交给爷爷奶奶或者保姆,并要求监督者用个MP3录音,家长好回家通过录音判断小孩有没有练琴。
其他语数英的科目也一样,规定好时间,如果过了规定时间没写完,就不给写了,等着第二天被老师骂去。
2发现并解决练琴中容易发生的问题
有些时候我给学生上课,发现学生弹得很糟糕,于是我就问学生,你每天是不是练够一小时,学生连连点头说是啊,家长也在一旁说是练够一个小时了
那么请各位家长对号入座,您家的宝宝在练琴中是否犯了以下错误:
乐谱都不拿,完全不练习新学的曲目,只练习自己很熟的旧曲目。这属于——不动大脑型的练琴。
不管音的正确,节奏的正确,只是快速弹奏,这属于——发泄过瘾式的弹琴。
在老师布置的作业里只挑自己喜欢的曲目演奏。这属于——挑食型的练琴。
每次练琴要讨价还价,一定要有好处才练。这属于——心神不宁的练琴。
每次也练够时间了,音也弹对了,弹出来的音乐呆板没起伏。这属于——不投入感情的练琴。
如果您家宝宝不幸有两条以上的症状,请您要严厉教育一下孩子了,这些都是很糟糕的习惯。
家长朋友应该积极配合老师,把这些不良的练琴习惯改正过来。
3练琴的环境问题
很多家长一回家就光想着放松,这没错,但不能把这种情绪带给有家庭作业与练琴任务的孩子,无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我见过一些家庭,完全没有学习气氛。家既是大人疲惫工作一天的停靠港湾,但也是孩子另外一个学习的教室。
以下几点是一定要做到的
孩子练琴的房间是要安静的不可以有人随意的走来走去。
练琴的时候不可以跟小孩说话。
客厅的电视声绝对不可以影响到小孩弹琴。
练琴的房间有音响设备
如果您能努力地做到以上所提到的事项,那么相信孩子在学琴与学习文化课的路上都会更进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