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我要失业了吗?清华教授:再过50年也不会!!

发布时间:2021/6/5 17:49:56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最近,清华大学邀请郎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教授举办艺术与科学系列对谈沙龙,一起探讨“艺术与科学”。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是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马泉等。


郎朗谈到:“他在科技公司体验人工智能作曲,AI能从贝多芬其他作品里提乐句并进行调整,比如改变旋律方向,把三度变成六度。能够感觉到它的创作有一定规律,但还没有跳出框架。这让我得意了两分钟。没一会儿它的音乐就不知道往哪走了,有点乱。我就更高兴了。”郎朗笑道,“希望人工智能在音乐领域走得慢些,手下留情,再给我们两年时间。”

而清华教授孙茂松表示,艺术领域,人工智能很难做到人类的高度,五十年后人工智能也替代不了郎朗。

这可能是最新的一次艺术领域的顶尖人才和人工智能领域大咖的一次对话。这让小编想起前两年李开复的一次预判。

“人工智能将快速爆发,十年后50%的人类工作将被AI取代。但是艺术除外!!”李开复曾经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给出了这一坚定的判断。


为什么人工智能是颠覆性的?


以前是程序员编好程序告诉机器做什么,而人工智能却可以自己学习,而且是深度的学习,它自己知道怎么做,而且做得比人类更好。


李开复坦言:“人工智能将带来太多不理解的社会现象,不理解就可能会带来麻烦甚至是灾难。” 


李开复认为,AI将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工作,它会在十年之内改变、颠覆、取代50%的人。


“华尔街的交易员,这个曾经很光鲜的职业很快消失了;


未来的保安也会部分消失,因为摄像头的监控,加上一些机器人巡视,已经不需要保安了;


司机可能也会消失,还包括一些非常高端的白领,比如说放射科医生,他们的看片能力不如机器人。”(援引自腾讯科技李开复专访)

一定要选机器不能做的事情


当被问到人们如何应对变革的时候,李开复答:


“一个很好的方向,其实就是一定要选机器不能做的事情。”


尤其是年轻人,则必须从教育抓起,教育孩子做自己最喜爱的事情;


做有深度的事情,尤其是艺术,让机器无法替代。


除了李开复,此前大火的一段马云的演讲其实也是类似的观点和展望。

马云:未来是智慧的较量,体验的较量,如果不让孩子去体验,去尝试琴棋书画,未来30年将找不到工作。


 

正如郎朗在对话现场的展示,清华教授的分析以及李开复,马云的预判,人工智能再厉害也是逻辑思维的终极体现,它并没有感受力。


而艺术,音乐恰好相反,它是感性思维,多维度思维的最大体现,比如德彪西可以从印象派绘画得到启发创立了印象主义音乐,人工智能不可能从舞蹈,绘画,文学中汲取营养而获得灵感。


人工智能也不可能从生活中生发感悟和哲思从而用音乐去抒发情感和所思所想。


机器永远不会传达情感,精神,但是艺术,音乐可以。所以这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和思考,尤其是面对我们的未来,面对孩子教育的时候。










文章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