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7月1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空传来甜美质朴的无伴奏童声合唱歌声,随后陆续汇入女声合唱、混声四部合唱。由3000名来自首都高校和中学的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在天安门广场中心区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7首歌曲,以唯美的合唱歌声唱响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序曲。
7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合唱团的演唱
当天,不仅3000人的合唱团演唱整齐划一、激情昂扬,在场的7万观众也在有序引导下投身歌唱的海洋。如何让人数众多的声音瞬间统一?如何在整齐之外呈现合唱的魅力?这几首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歌曲在这次合唱中做了哪些精心设计与编排?本报专访此次演出的合唱指挥们,请他们为读者分享“七一”天安门广场合唱背后的故事。
每天挥拍两万次
参加此次建党庆祝大会的3000人合唱团由北京45所学校的师生组成,其中有35所高等院校和10所中学,大学生2587人,中学生401人。
宽阔的广场对于合唱而言是一个巨大且分散的声场,因为声音传播有延时性,如果用语言来控制合唱团的起拍,广场上的合唱很容易成为“声浪起伏”的轮唱。为解决这个难题,国庆60周年和国庆70周年以及这次“七一”庆祝大会的大型合唱都采取“合唱分指挥”的方法。此次,在天安门中心表演区设置8个指挥台,每唱一首歌,8个指挥都要步调一致,同时挥拍。一共有14位分指挥轮流上台引领3000人大合唱。
曾承担过国庆60周年和国庆70周年两次大型合唱分指挥任务,此次天安门广场合唱与分指挥训练总指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刚表示,广场多指挥训练的最终要求就是六个字:同呼吸共命运。“合唱分指挥要做到口型、表情、律动上的整齐划一,既要听着耳机里返送的演奏声,又要同呼吸同下拍,难度非常大。”
今年3月接到分指挥训练任务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出50名在校生参与此次活动,并立即开启为期3个多月的集训。50名学生从大一到研三,其中,合唱分指挥14名,情绪引导分指挥36名,负责指挥现场的7万名群众代表与合唱团一同歌唱。这也是天安门广场合唱首次设立情绪引导分指挥。
“队伍中只有几名同学是指挥专业的,其他都是声乐、教育方向的,不少人是‘零基础’,其中还有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李刚说。这成为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一支专业指挥队伍最大的压力与考验。在北京平谷进行的10天“魔鬼式”封闭训练里,担任分指挥的学生每天进行12小时的严格训练。为确保动作整齐划一,老师们在训练场地上还拉起了两根长绳,学生在两根绳子间挥拍,以此保证分指挥动作幅度完全一致。每个学生每天保持着两万次以上的基础挥拍练习。此外,封闭集训还包括高强体能训练、站姿挥姿训练、体力耐力训练、规范技术训练、肢体语言训练、情感表达训练,以及作品解读、作品诠释、作品实践等训练,专家组教师每隔三天会对团队进行阶段考核并根据成绩进行排名公布。“室内合唱指挥展现的是指挥个人的艺术化风格,而广场多指挥训练法的核心要求则是‘整齐划一’,在执行任务期间会抹掉指挥专业学生的个性,在技术基础上做到共性。”李刚说。
在北京理工大学体育场,分指挥团队与合唱团300名学生代表合练
自片区合练结束至大会当天,分指挥团队经历了十次3000人合练,两次拾音区重点训练和两次天安门广场全要素合练。通过合练重点解决合唱团的演唱问题、点位配比问题、音响设备的配合问题、联合军乐团与合唱的声部平衡问题、军乐团配器的增减问题、合唱团与军乐团的点位拾音问题等。
决胜第一拍
人数众多、场地特点使得天安门广场合唱的起拍极为重要,这决定了当天无伴奏童声合唱的起拍有着“决胜第一拍”的重要地位。重任落在了两位指挥童声合唱团的分指挥芦雅晨、毕珏明肩上。毕珏明说,一开始接到无伴奏童声指挥任务时,心里很忐忑。童声分指挥的点位分别坐落于广场东西两区,点位间的距离相隔50米,在看不到彼此的前提下要保证起拍呼吸、挥拍速率、情绪起伏完全统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做到“同呼吸,共命运”,是两位分指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培养犹如“双胞胎”一般的默契,两位分指挥在训练期间同吃同住,在指导老师李刚的指点下在完成集体训练的基础上还增加大量的私下练习时间。她们采取面对面挥拍、自挥自唱等方式确定并巩固自己起拍挥拍时的内心速率,以确保完全一致。从一开始相互观察,到后来眼神完全脱离彼此的双手,做到真正配合默契。合练时,她们确保彼此动作整齐划一的同时,努力与童声合唱团交流配合,做到分指挥之间、分指挥与合唱团之间的速度、情绪的高度统一。芦雅晨继担任国庆70周年3000人合唱分指挥后,这是第二次担任合唱分指挥的任务,与上一次不同的是,她还同时承担起了组长的职责,不但要完成训练任务,还要负责协助领导老师们管理团队。4月中旬她在训练中突发急性胰腺炎入院手术,为了不耽误训练任务,术后仅休息一周她就归队继续训练。
“精益求精”与“脱胎换骨”
14位合唱分指挥与36位情绪引导分指挥分工不同、侧重不同,因此在封闭期内的大部分训练是分组进行的。
因为任务不同,李刚作为总指挥对两组分指挥提出了不同的任务要求。合唱分指挥团队的14名成员都参加过国庆70周年的合唱分指挥任务,因此他们此次训练任务是“精益求精,再创辉煌”,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指挥技巧,增加指挥难度,通过动作上进行更复杂的设计编排,在整齐划一的基础上提高音乐表现力,这也是广场多指挥训练法的一大突破。
36位情绪引导分指挥负责对现场群众进行情感和合唱的引导,需要他们凭借自身的亲和力、感染力、沟通力和领导力,用手势和语言对现场陌生群众进行准确引导。因此对他们提出的是“脱胎换骨,创造奇迹”的训练要求。情绪引导分指挥负责的曲目需要使用2/4、4/4拍两种指挥图示,在进行基础训练时他们会借助节拍器用60至116的速度反复进行挥拍练习,以追求内心速率的统一、起拍落拍高度的一致、拍点的清晰准确。由于每个情绪引导分指挥至少要面对两千名观众,因此情感表达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在训练中,每位情绪引导分指挥要对每首歌曲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进行学习,并对歌词倒背如流(演出时对群众进行不出声咬字的歌词提醒)。通过深入了解作品、挖掘作品内涵、深情演唱作品、两两互唱、指挥他人唱、模拟组织现场、练习语言表达等方式,他们逐步学会通过自己的表情、口型、眼神、语气传递自己的内心情感,最终达到在现场号召、影响、感染、引领群众一同发声、实现万人齐唱的艺术效果。
作品背后的合唱层次
庆祝大会当天,在天安门中心表演区演唱的合唱作品中,有《唱支山歌给党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走在大路上》《社会主义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经典歌曲,还有一首孙楠原唱的歌曲《新的天地》。合唱分指挥郭艺墨说,这次庆祝大会合唱的曲目和国庆70周年相比,曲目设置的数量少了,但是每一首都是经典作品,而且音域相对都较高,尤其是二声部相当难唱,对于指挥和合唱团都是不小的考验。
作为大会开始前第一首演唱的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数次反复改编,最终演唱版本直到6月5日才确定下来。最终确定的版本为三段:童声无伴奏演唱第一段,以稚嫩的童声刻画中华儿女对党和祖国的赤子初心。李刚介绍,6月10日专家组迅速在参加演唱的中学生合唱团中挑选出103名学生展开训练,并筛选出48人作为重点拾音区对象,将童声无伴奏演唱作为整首歌曲的重中之重。为了能使早已告别稚嫩童声的中学生,在演唱方法准确规范的前提下可以提炼出甜美、质朴、纯净的音色,专家组成员李刚、许德昌、娜拉、王磊等几位老师不断研讨,通过歌唱及咬字方法的不断调整,让401人的声音拥有统一的通透感。根据童声唱法专业训练要素去引导孩子,同时又要让他们“忘掉”方法,寻找更为“直白”、纯粹的声音,最后摸索出“艺术童声”的模式。专家组教师们还为童声合唱训练提出“8句”要求:“气息深而长,提眉加亮眼,声快母音连,字正腔行远,时值要唱满,换气不凸显,情感发于心,歌声响天边。”
在童声无伴奏演唱后,随着军乐团温暖的铜管乐进入,1626名女大学生以深情的女声音色加入,演唱速度由52提高到64。在军乐团有一次间奏转调后,歌曲速度提升到74,3000人混声四部合唱一同唱响,效果震撼人心。
在这次演唱的作品中,《唱支山歌给党听》和《新的天地》是最难的两首。《唱支山歌给党听》用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打造了一种庄严的仪式感;《新的天地》则用“流行节奏”,描绘了体现当代青年奋进精神和现代感。现场群众对每首歌曲的投入演唱,则为当天的演出营造了一种庄严感和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