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宗舒,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理论作曲学会副会长,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兼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合唱学会理事,中国上海《吉他之友》联谊会河北理事,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
他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一个知识分子世家。曾祖父与外曾祖父均系晚清翰林、著名文人,祖父为清末著名中医、诗人、书法家,外祖父为清末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父亲为数学家,母亲是教师。受世代书香熏陶,他自幼喜爱文学艺术。一位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杰出的夏威夷吉他演奏家,是他父亲的挚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夏威夷吉他的琴声,从此陶醉于其中,小学毕业时开始拜师学琴。读高中时,适逢旧中国崩溃前夕,他在共产党地下组织影响下,积极参加反蒋、反饥饿、反内战的进步学生运动,背着吉他四处去参加学生秘密集会,参加示威游行,组织学生音乐会指挥大合唱并用吉他为独唱伴奏,参加街头宣传,后来成为当地学生运动领袖。
1949 年末,重庆市解放,在解放军入城式的各种欢迎晚会上,他用吉他演奏解放区革命歌曲和民歌受到热烈欢迎。经军管会批准作为学生界代表团40名成员之一,代表重庆市十二万大中学生参加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会议期间还在联欢会上用吉他为代表们演奏革命歌曲和解放区民歌。
1950年考入国立西南师范学院(现为国家教委直属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在德国留学归来的许可经教授等导师指导下主修理论作曲专业。大学音乐系没有吉他课,他就继续在课余自学,还教会了一批爱好吉他的同学。大学毕业后调入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团工委青年文艺工作团担任音乐组长、管弦乐队指挥、合唱队指挥。后又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部文艺工作团音乐队担任乐队指挥兼作曲、配器。后又参加进军西藏的战斗行列,沿途在藏族民众中采风,收集了大量藏族民歌,千辛万苦到达拉萨后,调入西藏军区文艺工作团担任创作组组长兼管弦乐队指挥、合唱队指挥。
1956 年作为西藏军区文艺代表队领队,率领代表队赴北京参加了“全国第一届音乐周”的演出活动。之后,由总政治部文化部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进修班深造,随苏联专家学习作曲、配器指挥等多门高级理论课程。在此期间,他曾先后参加过与来华演出的苏军红旗歌舞团、捷克斯洛伐克维特尼耶德力军队文工团、保加利亚军队文工团、朝鲜人民军协奏团的同台联欢演出;中央人民政府慰问驻旅顺大连苏联红海军的演出;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的演出。在代表我国我军赴朝鲜、越南等国访问演出的中国艺术团中担任作曲、配器指挥重要工作。1957 年春,作为军队文艺工作者的代表之一,他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观礼,并光荣地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等的亲切接见。
这段时期,由于“左”的错误思潮的影响,吉他这个乐器在当时国内乐坛上曾一度受到怀疑和歧视,因而他也只能悄悄地在宿舍中自娱式地练琴,偶尔也在节日之夜的青年联欢会,上一展风采,但更多的是在业余时间埋头于尝试在夏威夷吉他上演奏中国民歌、中国乐曲,探索如何演奏出中国风味的问题。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在1958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被迫离开军队和文艺界。在20年漫长的岁月中,在基层税务所当一名农村税务片管员。在废寝忘食地努力工作之余,他始终不放弃他热爱的音乐,吉他成了他最知心的伙伴,所有的悲欢都倾注于六弦之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开展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他在政治上第二次获得解放,重新穿上军装,又成为我军一名现役军官。1978 年末,转业到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至今。曾先后主讲过:《作曲法》《和声学》《管弦乐配器法》《曲式与作品分析》《外国音乐名曲欣赏》《合唱指挥学》《理论作曲主修课》等多门课程,并在《人民音乐》《音乐研究》《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等国家级专业刊物和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及音乐评论百余篇。1991年建党七十周年时,被评为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系党总支优秀共产党员。
改革开放十余年来,他先后应邀在河北省各地许多大中学校中作“夏威夷吉他专题讲座”数十次,经常参加音乐会作夏威夷电吉他独奏,受到热烈欢迎。他主持的“东方夏威夷吉他艺术培训中心”数年来培训学员数百名,不遗余力地推动吉他艺术事业的发展,为努力满足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们对吉他艺术的热爱与需求,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做了不少工作。
(上文摘自《吉他之友》,作者: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