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教授:回忆走过的30年

发布时间:2021/11/10 23:46:21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最近,朋友圈流传着一篇访谈文章《陈志——让吉他从草根走向殿堂》,这是关于中央音乐学院古典吉他专业陈志教授的好文。适逢“庆祝首届中国国际吉他艺术节30周年”活动即将于8月9日-13日举办,我们特邀请陈志教授写一点关于庆祝活动的寄语。未曾想,老教授不但欣然答应,而且亲自撰写了这篇充满深情的回忆文章,并发来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老照片,令我们深感荣幸。特在此与上述访谈文章一起刊登,以飨读者。


回忆走过的30年


我在1982年克服了种种困难,办成了中国第一所古典吉他学校“诚志古典吉他学校”。1984年之后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陆续开设了“古典吉他讲座”、“古典吉他技巧与表现”等演播节目。1986年成立了北京吉他学会,聘请了北京市副市长陈昊苏为名誉会长。这一切都使古典吉他在社会上和全国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于是,我就计划要办一次国际性的大型吉他艺术节,为此我找到了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心的首届理事长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胡锦涛主席曾是中心的副理事长)。我将主办吉他艺术节的社会意义和中心的文艺部主任卢红生多次沟通后,中心决定大力支持,并通过珠海市的领导联系到了珠海度假村的吴兆声董事长,最后吴兆声董事长以赞助的方式,提供度假村全部上百套西班牙别墅给艺术节使用,解决了主办方中心和北京吉他学会的大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当年珠海特区刚刚成立,一般人不能随意进入,所以文化部对在特区举办大规模国际性的活动持慎重态度,批准举行国际性艺术节的批件迟迟没有下达。在我和中心的一再催促下,文化部同意举行一次咨询讨论会来决定是否批准举办艺术节,参加者有文化部各部门的领导以及外联局、对外文委、中国音协等单位的负责人。我意识到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思想上做了充分准备,后来的事实证明果然是一次“答辩会”,我的回答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吉他艺术节的举办。现将当时部分对话节录如下:


问:大型活动冠以中国两字必须报请国务院批准。


答:可以不冠中国两字,改称全国性的国际吉他艺术节。


问:钢琴、提琴都没有举办过艺术节,为什么吉他要办艺术节?


答:吉他是风行全球几个世纪的乐器,而国人并不了解吉他,特别是古典吉他,所以要办艺术节来推广吉他艺术,以扩大吉他的影响。


问: 吉他有必要办国际吉他艺术节吗?


答:目前我国古典吉他的普遍水平还很低,需要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专家来进行交流,以促进我们水平的提高。山东潍坊举办过国际风筝节,我们也可以举办国际吉他艺术节。


问:如果来的国家太少,水平太低,不能称作国际吉他艺术节。


答:目前已有8个国家20余名专家表示愿意来华参加艺术节,其中包括两位巴黎古典吉他国际大赛的冠军以及弗拉门戈吉他、民谣吉他、夏威夷吉他、琉特琴等各种流派和风格,形式有独奏、重奏、合奏和弹唱等等,丰富多彩。


问:文化部没有提供任何经费,你们的经费如何解决?


答:我们没有经费,我们有友谊,珠海度假村包下了全部参加者的食宿,各国的专家也都是自费来华参加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问:陈志老师,你有主办这样大规模活动的经验吗?


答:我没有经验,但是我有信心,这信心来自各级领导以及吉他爱好者的支持。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成功都需要经验,例如我第一次去医院生孩子,我并没有经验,但是我有信心,这信心来自对医院,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最后我顺利通过了文化部的质询,文化部批准举办艺术节。


终于1987年5月在广东珠海特区成功举办了史无前例的国际吉他艺术节,来自全国各省市(除西藏和台湾之外)400余名爱好者、外国专家、记者团参加了艺术节。7天的时间举行了多次音乐会、大师班、讲座、交流活动、联欢晚会等等,开拓了眼界也收获了友谊。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了一集纪录片“啊!吉他”,由陈昊苏副市长主持在北京举行了有一百多国家使节们参加的电影招待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在每部故事片的开头都要加演一集“啊!吉他”,吉他风靡全国。大大扩大了吉他在全国的影响,文化部也顺理成章承认了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届国际吉他艺术节。


三年后,即1990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率先建立了古典吉他专业,几年之后我的学生们也陆续在全国音乐院校(西安、四川、武汉、天津等)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迄今为止,我的学生们在世界各重大吉他比赛中已40余次获得大奖。特别是今年(2017年)美国GFA大赛,我的学生张腾跃、范世龙分别获得艺术家公开组和青年组冠军。由同一国家、同一师门的两名选手包揽了公开组和青年组的冠军,这在GFA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次。


30年来中国古典吉他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举世瞩目,在全国众多吉他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各地纷纷开办了吉他学校,举行了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吉他艺术节、吉他比赛,古典吉他形势大好,深入人心。应当承认30年前的珠海吉他艺术节有着不可磨灭的启蒙和里程碑式的作用。预祝今年8月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央音乐学院古典吉他教学研究中心、香港阿尔达米拉吉他交流发展基金会、志龙古典吉他乐团联合主办的“庆祝首届中国国际吉他艺术节30周年”的活动再次获得成功。


附视频:


1987年首届中国国际吉他艺术节纪录片


一些珍贵的老照片


陈志教授和王雅梦、杨雪霏、白璞在日本巡回演出


陈志教授和王雅梦在西班牙马德里比赛


陈志教授和苏萌在日本东京夺冠


陈志教授和苏萌在美国


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音乐会后接见吉他乐团



陈志教授和大师罗德里戈、杨雪霏、白璞


陈志教授在意大利亚历山大里亚国际吉他比赛担任评委


陈志教授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课


陈志教授和王雅梦、苏萌


陈志教授从教五十周年人民大会堂晚宴


庆祝陈志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国家大剧院闭幕音乐会


“学琴帮”公众号的访谈:


陈志——让吉他从草根走向殿堂


陈志已经81岁,腰杆还很直,思维也很敏捷,讲起话来妙趣横生,时不时地蹦出几个时下年轻人常用的时髦词儿,侃侃而谈中不时地闪烁出他那特有的幽默和睿智。


在中国吉他界,陈志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上世纪80年代,他第一个在电视上开办吉他讲座,推动了风靡全国的吉他热。后来他又将吉他引进了中央音乐学院,让这种“小流氓才玩的”乐器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如今,陈志从事吉他事业已经超过50年,他依然活跃在吉他教学的第一线上。他的“吉他生产线”仍然在源源不断地向国内外输送着优秀的吉他人才。


陈志教授


中国少了个数学家


1936年,陈志出生在上海的一个高官家庭,由于母亲同时信奉佛教和基督教,这也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东西方两种文化。当时的上海是一座汇聚多元文化的国际大都市,这座“冒险家的乐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人物。作为童年家庭教育的一部分,陈志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他的音乐启蒙老师是一位俄罗斯音乐家。当时上海有许多因为十月革命移民而来的俄罗斯贵族,吉他在他们当中非常盛行。也就是从那时,陈志接触到了吉他,并且很快喜欢上了这门优雅的艺术。


学生时代的陈志各门功课都很优秀,父母也希望他能够成为工程师或者科学家,所以在大学时代,陈志读的是数学专业。大学毕业时,原本成绩优秀的陈志有机会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工作,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陈志最终还是因为家庭出身的原因而被拒之门外。


人生往往就是这样,当命运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还会有为你打开另外一扇门。尽管陈志没能成为一位数学家,但却有机会在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内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凭借着扎实的音乐基础,1958年,陈志进入清华大学,教授吉他、键盘乐器、音乐史等课程,从此揭开了自己50年的教学生涯。陈志的课深受学生的喜爱,总是能够吸引大量的旁听者。当大多数国人还不知道吉他为何物时,在崇尚自由开明之风的清华园内,却经常能够见到草坪上怀抱吉他倾情弹唱的青年学生。


图片三十年代陈志和母亲在上海


把小流氓招来怎么办?


1980年代初,国内开始允许私人办学,当时已经是中国电影乐团吉他演奏员的陈志动了办学校的念头。陈志向团里提出了申请,团里的领导并不反对,但政策是允许退休或离职人员办学,在职人员办学,要得到乐团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才行。于是陈志又找到了文化部,当时文化部的副部长周巍峙非常开明,他很支持陈志办学,但还是有些顾虑。“钢琴、小提琴都还没人办,吉他都没多少人知道,这能行吗?”周巍峙说,如果刘诗昆办个钢琴学校,盛中国办个小提琴学校,大家都来办万一乱了怎么办?陈志回答说:“正是因为吉他没人知道,我们才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它。如果有能力的人都来办学,这不是更加繁荣了吗?”


几经周折,陈志终于办好了学校的手续,但是没有人愿意租给他地方,人家一听是搞吉他培训,就纷纷回绝了他。后来陈志找到了北京的一所中学,碰巧这家学校的党委书记是陈志高中时代的政治老师,他见到陈志很惊讶:“你怎么教起吉他了?你上学时功课不是很好吗?”当时在许多人看来,吉他是街头小流氓才玩的。“如果你办数学培训,那我们肯定愿意租给你,但是吉他不行,把小流氓招来了怎么办?”陈志回答说:“第一,我教的是古典吉他,跟钢琴、小提琴一样,是门艺术。第二,弹吉他的不全是小流氓,如果小流氓都跑来学吉他,那至少来学琴的这一天他不会出去捣乱了。第三,只要半年时间,如果半年内我管不好他们,我自己走人。”陈志拍着胸脯打下了保票。


就这样,学校终于答应租给陈志教室,陈志创办的“诚志吉他学校”终于开张。到了报名的那天,人山人海,教室里面装不开,只好在学校的大操场排队报名。学校外面的街道一度出现了交通堵塞,连交通警察都出动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有什么重要人物来访问呢。


很快,陈志的吉他学校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并且学习吉他。为了进一步扩大吉他的影响力,1984年,陈志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开设了吉他讲座栏目,后来他又将吉他讲座搬到了电视上,向全国的观众教授古典吉他。


图片上世纪80年代陈志在诚志古典吉他学校教课


随着吉他热潮席卷全国,陈志也成了全国闻名的名人。当时陈志的单位——中国电影乐团位于小西天,乐团的传达室总是能够收到全国各地的吉他爱好者寄给陈志的信。开始陈志在传达室钉了个小报箱,后来心信越来越多,小信箱不够用又换成了大报箱,后来大报箱也不够用了,陈志干脆放了几个麻袋在传达室。门房的师傅见到陈志说:“陈老师,麻烦您3天来收一次信,要不这房子都装不了”。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唱片总公司曾经为陈志录制了一张薄膜唱片,发行量轻松突破160万张,这也可以说明当时吉他在社会上的受欢迎程度。


跨越20年的忘年交


1987年,陈志经过多方筹措,在珠海举办了首届“中国吉他艺术节”,这是中国的吉他爱好者第一次接触到国际吉他大师的演奏和讲学。闭幕式音乐会上,国内的吉他手有机会和外国专家同台演出,大家都想上台,谁都不想错过这么宝贵的机会,可人那么多,到底让谁上呢?最后陈志以艺术总监的身份选定了三个节目:一个是广东的殷飚演奏由琵琶改编的吉他曲《彝族舞曲》,一个是当时年仅10岁的杨雪霏,还有一个是由来自黑龙江省的朴龙华等3人演奏的吉他、小提琴、长笛三重奏。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朴龙华的入选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是陈志力排众议坚持让他上场,因为他的演奏很有特点,吉他与小提琴和长笛组成的室内乐形式很新颖。


这并不是陈志第一次力挺朴龙华。1985年,第一届全国吉他比赛在杭州举行,陈志担任评委会主席。比赛中,陈志的一位学生出现了失误,许多评委劝说陈志降低标准“放”这位学生进决赛,但他却坚持不开这个后门。于此同时,一个来自黑龙江大庆的年轻人却引起了陈志的注意,他的音乐感觉特别好,三轮的演奏非常完整,特别是他漂亮的轮指和在决赛中演奏的《巴赫组曲》给陈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讨论最后名次的时候,许多评委都偏向自己的学生,但陈志却坚持把第一名颁给了这位来自“偏远地区”的选手——朴龙华。


陈志坚持公正,却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这让陈志非常失望,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参加任何国内比赛的评判工作。尽管如此,陈志的正派作风却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他力挺朴龙华的故事在吉他圈内传为佳话,二人这段忘年交也引出了20多年后吉他圈的另一段传奇故事。


 陈志在意大利亚历山大利亚国际古典吉他比赛中担任评委 


12步走了50年


2007年的一天,陈志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陈老师,我是朴龙华,您还记得我吗?”,“我当然记得,你还好吗?”时隔多年,陈志依然记得当年那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电话中朴龙华说,他现在已经不弹吉他了,在无锡经营一家企业,希望陈老师有时间能来无锡做客。陈志欣然应允。


过了一段时间陈志去无锡赴朴龙华之约,结果令他大吃一惊,朴龙华的企业竟然是一家有近一万名工人的生产石油管道的大型企业。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陈志根本不会相信20年前的那个年轻的吉他演奏家居然创下了这么大的一番事业。


虽然20年多年并未联系,但是对于当年陈志的知遇之恩,朴龙华一直心存感激。尽管已经不再弹吉他,但朴龙华却一直关注并热爱着吉他,他表示要全力支持陈志的吉他事业。


2008年6月,“陈志教授从教50周年纪念动”和“2008北京国际吉他艺术节”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这两项活动的经费全部由朴龙华的企业独资赞助。朴龙华还捐赠了10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志·龙古典吉他基金”,为陈志和中国的古典吉他事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朴龙华(左)与陈志在一同观看演出


如今陈志依然活跃在吉他教学第一线,他的学生依然不断地在国外比赛中捧赢得各种奖项。50多年来,陈志的命运和中国古典吉他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这艰难而又曲折的50年里,中国的吉他从不能被演奏的、地下的、见不得阳光的乐器到进入了中国最高音乐学府,又在国际吉他界赢得了一席之地。


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国际吉他艺术节”闭幕上,陈志的感慨地说:“我从国家大剧院舞台后面走到舞台中间只走了12步,但这12步却用了我50年的时间,才终于使中国的吉他从被禁止逐步进入了国际吉他大家庭,走向了世界”。


图片 陈志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担任客座教授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陈志教授:回忆走过的30年]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