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孩子学琴也是一样的,“三分学,七分练”,除了要找一位好的老师上课以外,回家练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长的引导,在孩子学琴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常回想学琴的初心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目的,比如吃饭是为了补充能量,睡觉是为了缓解疲劳。那么学音乐的目的是什么?
相信大家在决定让孩子学音乐时,一定是为了让孩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陶冶情操,使孩子更有气质……
可当家长们发现身边学琴的孩子都在考级,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落后,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考级变为了孩子学琴的目的。
一旦学琴被考级所捆绑,就不再纯粹了,每天不断重复练习着考级的那几首曲子,可能学了三年也只会弹10首考级的曲目。这样,再喜爱音乐的孩子,兴趣也会在其中被逐渐消磨。
所以请保持初心,不要因为攀比心让孩子迷失了方向。
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为什么在大学里大家都喜欢去图书馆学习?因为那里有学习的氛围。同样,孩子练琴也需要一个适合的学习氛围。试想,如果连家长都很排斥音乐,孩子怎么可能学得好?所以,家长也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为孩子制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想让孩子喜欢音乐,家长首先要喜欢音乐。每天在家给孩子播放古典音乐;在陪孩子上课时,自己也认真听课认真学习;坐在一旁在陪伴孩子练琴时,多鼓励孩子,在孩子有问题时给与指导和帮助。
如果有时间和条件的话,家长也可以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乐器练习。和孩子共同学习,适时选择和孩子都喜欢的乐曲进行合奏,感受音乐给孩子、给家庭带来的乐趣。
注重练琴的效率
虽说想要提高演奏水平,要靠练琴时间来积累,但除此之外,练琴效率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所以家长在陪孩子练琴时,不能只要求孩子练习的时间或遍数,还要要求练琴的质量。例如某一个技术难点连贯弹好3次就可以休息,曲子中经常弹错的音连续三遍都不错,就可以练习下一首……这样一来孩子练琴时间就由他自己的练琴效率所决定。
所以,家长要看重的是练琴效率,如果只是规定练琴两小时,而孩子在这两小时中毫无进步,则反而是白白浪费了时间,还不如让他和小伙伴们出门晒晒太阳。
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其实都是喜欢被夸奖的,而且被夸奖之后再做这件事情就会更有积极性。
所以,在孩子练琴时,家长们需要抱有欣赏的态度,即便在初学时还只能够弹奏零零散散的几个音符,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练琴。相反,如果孩子一弹琴就被指责,自然孩子会认为只要弹琴就会被骂,那不要弹琴好了,从而越来越逃避练琴。
养成孩子独立练琴的习惯
养成一个良好的练琴习惯,对孩子来说是受益无穷的。
相信很多家长为了催促孩子练琴,都会提前帮孩子把琴盖打开,凳子摆好,书翻开,帮孩子规划好今天要练的曲子……看起来好像是为孩子提高了效率,但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其实都会在助长孩子的惰性。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过分依赖家长,失去了主动动脑思考的能力,这样是无法学好音乐的。在其他事情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培养孩子养成独立的练琴习惯虽然是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一旦孩子养成了,就会终生受益。
学音乐不能心急
学音乐对人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就如同看书一样,短时间来看只是学了一首曲子,读了一个故事,但其中对人的影响却都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我们的骨血,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学音乐不能心急,不要因为短时间看不到孩子的变化而轻易放弃。你一定要相信,量的积累终究会形成质的飞跃,而音乐给孩子带来的变化也是伴随其一生的。
让音乐变得有仪式感
仪式感是什么?仪式感就是花心思把日常的事情变成不日常,从而产生的一种神圣感、敬畏感。如果将学音乐也看作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孩子便也会认真对待学音乐这件事情。
当然,这里的仪式感并不需要太过于隆重。比如:阳光明媚的周六上午擦擦琴,每天早晨或午后放上几首古典音乐,每个月正式着装去听一场音乐会,精心准备一次演出或比赛……
这样的仪式感,就会让孩子在不自觉中,将学音乐看作是一件非常重要,不能马虎对待的事情。
如此,有正确的态度,养成好习惯,音乐也将会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生更加幸福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