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钢琴之前,需要清楚的七件事

发布时间:2022/5/11 12:14:20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学钢琴既可以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促进孩子手眼协调和大脑发育,又有助于好习惯的养成、培养毅力锻炼性格,一举多得。然而,该不该将钢琴搬回家,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说它沉重,在于从孩子学钢琴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父母要把自己和孩子“捆绑”在一起,除了有经济基础做后盾,还要搭进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耐心,没有韧性与执著是很难见到成效的。


宝宝的特长培养,有可能成就他日后的事业方向,也很可能成为令宝宝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日本雅马哈公司有一句很有名的广告词:“学音乐的孩子不学坏”,这句名言征服了无数父母的心,同时在不少父母的印象中,学钢琴是理解音乐、学习音乐学习的很好载体。


因此,在决定让孩子学钢琴之前,父母有一些原则一定要知道。


原则一 

考察孩子 先天条件


如果孩子能以正确的姿势握住笔,说明孩子手的小肌肉能控制自如了,这就具备了学琴的最基本的条件了。同时,比较宽厚的手掌和较长的手指对学钢琴非常有利,这有助于孩子轻松自如地驾驭钢琴。 

   

孩子对音乐的敏感也很重要,比如他是不是喜欢听音乐?当电视机、音响里播放出好听的乐曲时,是否能跟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他的音乐记忆力如何,是不是能在听过之后清楚、准确地记住不忘?还有,就是具备敏锐的听觉,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微小差异,都有精细的辨别能力。


原则二 

性格因素


学琴需要心静。相比之下,那些做事认真、有耐心、情绪平和、专注的孩子,更适合学琴,学习效果也更好。通常,孩子的注意力最短也要持续集中15分钟以上,才可以考虑学琴。


原则三 

审视自身 足够的耐心和韧性


孩子学琴的成效和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耐心和韧性,父母能坚持、孩子才有可能坚持。所以,有让宝贝学琴的打算,父母就要有“持久战”的准备,保持平和的心态。 

   

弹钢琴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有时克服了一个缺点,又冒出另一个缺点;新的缺点克服了,旧的缺点又犯了。为了一个音、一个指法,要反复练习多次,初学的孩子既难适应又觉得枯燥,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躁、退缩、放弃等现象都是正常的,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有能力说服自己、耐心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开导、引导他们,比如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孩子稳定情绪、建立自信心、克服眼前的困难。


原则四 

做孩子的同学


孩子年龄小,对老师的话领悟不到位,最好由爸爸或妈妈为主带孩子学琴,并和他成为“同学”,记下每一个要点,帮孩子理解、掌握老师的授课内容;回家后扮演老师的“助教”,每天做“陪练”,比如提示孩子:手指抬高、注意休止符、保持速度均匀……这都需要父母事先想到。在此过程中,还应引导孩子学习总结自己的练习情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原则五 

鼓励优先


练琴是重复性的活动,单调、枯燥。当孩子练琴时,爸爸妈妈所承担的任务则是仔细聆听和适时赞美,绝不是挑毛病。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当孩子有弹得不准确、不细致的地方,最好别急急忙忙地中断曲子,而是在孩子弹完之后,用和缓的态度指出错误,请他修正。这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使之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状态、并学会尊重。 

   

另外,父母不要攀比,孩子学琴的最终成功,取决于努力的程度和持之以恒,而不是眼前的成绩。鼓励是让孩子努力的最佳方法。


原则六 

压力适度


弹琴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有很强的技巧性——要识谱、搞准指法、手眼协调、左右手配合,有时还要加上脚踩踏板,即便是音乐天分很高的人,也不会在绝对轻松愉快中习得,非经持久地磨炼,难以掌握。因此,需要父母每天给孩子规定具体的任务,比如和孩子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规划出每天固定的练琴时间,并督促他们坚持,形成习惯;而在每天练习之前,确定当天的内容。由于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可根据其自身情况和知识掌握的程度,每天可分两次练习,每次15分钟、20分钟,逐渐延长。


原则七 

不宜小于四岁


太小的孩子小肌肉、身体协调性的发育还不够完善,骨骼、关节还未发育成熟,注意力比较弱,过早练琴,有可能影响其手部骨关节、韧带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能导致骨骼发育畸形。而4岁孩子的这些身体指标基本达标,认知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明显提高,对音乐也有了一定的分辨和理解能力。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孩子学钢琴之前,需要清楚的七件事]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