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千万不要入的坑

发布时间:2022/6/4 16:29:33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家在国际乐坛上崭露头角,他们情感细腻、技巧高超、气质不凡。越来越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学钢琴,希望他们能够像那些名家一样,或许没有那么高的音乐水平,但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


但这么多苦学的琴童真的得到了良好的钢琴教育吗?他们的指法是否正确?音乐修养提高了吗?他们是学音乐,还只是为了考级?


1、学琴功利


许多学生和家长将级数变成了衡量学生钢琴水平的标准。


家长以此作为衡量标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缘由就是很多老师都宣称考级速度有多快,在多少年里可以考出钢琴十级,这就使得非专业的家长产生十级就是钢琴最高水平的误解。其实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考级的水准并不高。


家长需要明白的是,音乐靠孩子长时间感悟、练习慢慢熏陶出来的,不应该功利地去不断考级,揠苗助长最要不得。


2、不掌握正确姿势


不掌握正确姿势,误伤身体。过度关注考级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环效应,比如学习方法过于激进,甚至也会出现老师只关注学生完成曲子的情况,而不关心姿势,发力方法和指法的正确性,最终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


有很多学生因为方法不对以及过于激进导致身体状况出了问题,弹琴弹到患腱鞘炎,脊椎出现问题,有的甚至最后连杯子都拿不起来。


对于那些特别有天赋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情况更严重。因为学生本身天赋异禀,他的钢琴老师就会加快其考级速度,这样,孩子就会在不断的练习之中,为了考9级、10级这样的曲目而猛练。老师只管考级却不会教放松和正确的演奏技巧,只一味要求快和响。我们能够想象,他们的手腕就会开始发炎,最后不仅会导致不得不放弃钢琴学习,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


不仅是手部的问题,弹钢琴是整个身体一起的活动,需要有正确的坐姿和手脚摆放的位置。很多老师都没有在教姿势的部分,很多同学没有重心,上半身蜷缩,完全僵硬。


这不是危言耸听,身体出现状况的孩子比比皆是。


3、练习曲目固化


目前考级老师是怎么来教钢琴的呢?一般来说,强调考级的老师,半年里只会练习两三首考级曲目,反复练习,根本不会更换。


这样的练习还会产生一种情况:就是有很多学生根本不识谱,他们会弹的曲子完全是靠背出来的,老师弹一句,学生弹一句。


通过这样方式学琴的孩子考出10级过了半年之后,很可能连四级的曲子都弹不出来。因为他们完全不识谱。这样不懂谱、背谱的学生如果让他们从双手弹变成分手弹,就完全不会了。可以说他们之前弹曲子完全是靠机械化的身体记忆,一旦单手弹,就无法完成了。这样的学生完全走不远。非常误人子弟。


那么,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每个礼拜或者每两个礼拜更新曲子的难度。学生学更多的曲子,才会增长技术并加强对作曲家风格的了解。


除了考级曲目之外,学生还应该认真弹奏练习曲,一本练习曲之中会有很多不同指法的练习。比如学生比较多练的钢琴家哈农以及车尔尼的一系列练习曲。练习车尔尼的同时不能放弃克拉莫的《练习曲集》,这本练习曲对练习放松和不同的手腕手臂结合运用非常有必要。


在练习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制定不同的进度,有天赋的学生可以相对快一些,或者跳过一些熟悉的技巧练习。


4、不学乐理,感受肤浅


认为快和响是好技术的标准,这是极度不妥的。虽然有些学生可以弹得很快,但是在音色上的缺陷很多。


钢琴和其他东西不一样,每一个键的轻重、动作都可以影响它出来的音色,这就需要非常到位的控制力。


真正好音乐的标准应该是音色、旋律还有对曲目的理解结合而成的,就像唱歌一样。


这就意味着,学钢琴不应该一味的只是将旋律演奏出来,还应该加入自己的理解。于是,乐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乐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音乐的道理。但很多中国的学生和老师浅显地将其认为是“视唱练耳”,其实远超于此。乐理包含很多东西,包括音乐文学、钢琴文学以及每个不同时代音乐的风格特点等。


对乐理有一定理解之后,融入自己的感受,才会产生有灵魂的音乐。像很多不同的风格,比如钢琴印象派是和印象派画作是完全结合着的,钢琴家弹奏出来就会有法国印象派的感觉;而巴洛克风格则可以弹奏得非常精致,具有线条感,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明显的色彩对比。这些都是出于自身对音乐的背景、作曲家风格、时代风格等等理解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双手演奏出来的。


所以,学习音乐也好,练钢琴也罢,都应该是一个非常平衡的过程,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在情感、技术以及基本知识等方面均衡发展。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琴童千万不要入的坑]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