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从梦想开始
时光回到2018年10月11日晚19:00。
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
“触动-不忘初心”叶登民教授从艺四十周年纪念古典吉他独奏音乐会就要开始了。此时的音乐厅已经座无虚席,但全场的观众却格外的安静,期待着这位东方吉他大师的登台。
灯光熄灭,舞台正中间的大屏幕播放起了叶先生的最新专辑《触动》的MV视频。淡雅、舒缓的《山花之诗》缓缓响起,美丽的大海映入人们的眼帘,儒雅、从容的叶登民先生也随之出现在视频画面,大屏幕上的文字伴着音乐、伴着画面,叙述着叶先生的人生梦想和感悟:
“ 音乐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梦想’,四十几年过去了,他不曾改变......”
叶先生自13岁拿起吉他克服重重困难东渡求学,再到今天成为世界著名吉他演奏家、教育家,“不忘初心”四个字就是叶登民先生四十年从艺生涯的最好诠释。
触动,从梦想开始... ...
触动,始于初心
大屏幕的音乐和画面渐渐消失,全场再次暗了下来,期待在这片刻间骤然倍增,浓缩为内心的那份激动。
叶先生优雅登台,步履坚定而轻盈,面带他招牌式的、特有的微笑:儒雅、温润而自信。
鞠躬、坐定、调弦。稍作酝酿,音乐便从叶先生的指尖淌出。一曲《随想-爱的罗曼史》拉开了触动大幕。《爱的罗曼史》是无数吉他人最初喜欢吉他的缘起,叶先生也不例外。以这首曲目开场,很贴切地体现了他本次音乐会的初衷用意- 不忘初心。但他的这个编曲安排又与一般的《爱的罗曼史》大为不同,他的演奏将《爱的罗曼斯》与维拉罗伯斯的练习曲和前奏曲又巧妙的嫁接、契合为一体,中间的转换浑然天成,自然的毫无痕迹。这样的安排真是精妙至极- 既表达了“不忘初心”的本意,同时又体现了大师深厚的音乐功底和修养。
武侠小说里的最高武术境界不谈章法,音乐也一样要回归本质。叶先生常说自己演奏经典作品时总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回到两三百年前,由时间和音乐操控,沉醉于它的波澜壮阔。与其说先生在演奏乐曲,不如说成了音乐的媒介。只有真的喜欢音乐,把自己完全献给音乐艺术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感受吧。
触动,始于“初心”,归于“修养”。
触动,源于痴迷
第二首曲目是《大独奏曲》,这是素有“吉他史上的贝多芬”之誉的古典时期的作曲家索尔的伟大作品。作品结构严整、气势恢宏、技巧细腻、扣人心弦,是吉他演奏者综合素养与实力的“试金石”,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舞台上的叶登民先生却看似信手拈来,让观众丝毫看不出这部“超难”巨作的痕迹,把这首曲子演绎的大气磅礴、丝丝入扣,功力非凡。
叶先生对音乐狂热和执着是很少有的。数百盘古典音乐听了无数次,吉他曲反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这些看似无用的功夫却无形中拓展着认知的边界,也为先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叶先生演奏曲目量在1500-2000首,并不断更新。在我与叶先生的接触中,被他对不同曲目的信手拈来以及对音乐惊人的记忆力所折服。
因为热爱,在本是懵懂贪玩的年纪,先生坚持每日练琴。为了不耽误学业,每天早起晚睡,寒暑假更不曾懈怠。在那样一个信息不发达、资料奇缺的时代,叶先生曾把台湾坊间所有有关音乐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一网打尽。不仅是吉他音乐,对于所有古典音乐作品,只要有兴趣,不管是录制收音机还是收集磁带,先生一定想方设法找到它的各种音频资料,而这一坚持就是15年。
触动,源于痴迷,成于持恒。
根植于故土
大屏幕再次播放起美妙音乐和醉人的画面。索尔的D大调练习曲首先响起,一首小品却让叶先生演绎的如此雅致、动听,犹如娓娓道来的故事。紧接着,视频播放起叶先生演奏中国青年作曲家夏伟楠的原创作品《天鹅与少女》,美丽而眷恋。
稍事休息,叶先生再次登场,演奏夏伟楠的原创作品《在开满郁金香的夜晚向你倾诉衷肠》。这个时段显然是留给了中国古典吉他音乐的原创作品。
什么样的音乐最打动你呢?是巴赫还是肖邦?应该都不是,音乐要说的话音乐本身就说完了,而感染灵魂的音乐源于内心深处的声音,它可能是你儿时的记忆,母亲的歌声,故土的召唤和最真挚的交流。中国风格的古典吉他作品一直是个短板,还没有具备像巴西维拉罗伯斯、日本武满彻这样有代表性的作品出现。过分模仿民乐容易让人产生对古典吉他的误解和曲解,而现代前卫的作曲技术又难以和百姓产生共鸣。先生一直很期待中国风格的古典吉他作品的出现,也勉励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多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感悟民族情怀,去思考和创作。
触动,根植于故土,流淌于血脉。
青年时期的叶登民先生
触动,成长于经典
大屏幕第三次亮起时,我们听到了叶先生别具一格的《卡伐蒂娜》的演绎。他的这首《猎鹿人》的曲目与威廉斯大师的演奏风格不尽相同,叶先生的演奏更加舒缓、饱含东方人特有的含蓄与内敛,流畅的琶音伴奏下的旋律,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登场了。灯光稍暗之后,叶先生坐在了舞台的左侧。由叶先生的改编的《西班牙小夜曲》律动明快、韵味十足。此时,舞台的右侧,身穿西班牙民族服饰的舞者登场,漂亮的亮相,随着叶先生的音乐,跳起了弗拉门戈舞蹈。演奏者和舞者配合的极好,音乐和舞蹈相映生辉,令人耳目一新。
曾经,年轻气盛的叶先生,曾因为人们盛赞西班牙音乐和古典吉他的契合而拒绝演奏西班牙音乐十几年。说起这段趣闻,先生说自己当时年少轻狂,近些年来随着对音乐理解的深入,逐渐感受到西班牙音乐的精髓,如今每一次弹奏经典的西班牙作品,都能为之着迷。先生告诉我们,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有他的高明之处,与国界无关。
触动,成长于经典,超越国界。
触动,因为朋友
音乐和舞蹈在舞台上再一次的结合出现在皮亚佐拉的作品《最后的夜莺》这首曲目中。哭泣的音乐、悲伤绝望的舞姿构建起生动的听觉和视觉的动态画面,如泣如诉,不忍直视。随后南美作曲家巴里奥斯的《圆舞曲4号》则流畅、优雅,体现出又一种音乐的风格。
大屏幕最后一次响起了叶先生的音乐- 《月亮代表我的心》,此时视频的画面一幕幕地播放着叶先生一年多来到各地举办"不忘初心”音乐会的画面和他的朋友们。耳熟能详的旋律,亲切的画面和美好的记忆此时融合为一体,全场不是爆发出会意而温馨的笑声。正如叶先生所言:“朋友是鼓励我不断追求音乐梦想的动力和支撑......我辈中人,有情有义,将我的音乐献给我的朋友,因为音乐,我们才有拥抱生命的理由和勇气。”
触动,就在今晚,皆因为朋友... ...
尾声:叶登民先生自述感悟
“我非常喜欢迪斯尼一部2017年的电影《寻梦环游记》,电影的故事除了鼓励一个人要勇敢地跨出步伐、追寻梦想(成为音乐家…),更深一层的隐喻则是「死亡」:电影形塑人的死亡其实包含了两层涵义,第一层是呼吸停止的一刻,知觉的消逝,从生物学上来说就是人的肉体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第二层则是当你被所有活着的人遗忘,这才是真正的、彻底的、终极的死亡。
同样的作为一个教育者(人民教师),「师德」的败亡第一层就是忘记了「初心」,第二层则是泯灭了「良知」,每一位老师,都可能是某一个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试想:当初或许我们就是那些懵懂无知、浑沌未开的一个考生,如果不是在这条路上得遇「贵人」,又如何坐在现在的位置上去决定别人的人生呢??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学校工作的19年来,我始终怀抱着「感恩之心」从事教学工作,感念当初选择音乐做为终生事业的那份纯朴和天真,感恩学校和学生为我创造人生的舞台,当然更感谢这19年一路走来、为了古典吉他专业发展曾经共同奋斗的的同学和同事。即使今天决定离开了,我也会一直不断的努力,以曾经的「上音人」为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