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主张——打造孩子真正重要的核心能力》

发布时间:2022/11/30 16:39:46 来源:沈阳学吉他网 发布:刘巍 阅读:


上篇文章聊天赋,这次我们谈谈我的教育主张,我在教育中最希望孩子建立的心能力是什么。


对我来说,孩子的演奏结果从不是首位。


我更看重他在学习中是否生长出了核心能力———事实证明,具备关键能力的孩子演奏通常也很好。


核心能力的第一层,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这个词被无数老师家长传颂。


但这个词太过虚无缥缈,成为我们对孩子学习成果的一个粗暴判断,考的好,就是学习能力强,结果不尽人意,就是学习能力不行。


少有人分析学习能力具体是什么能力,这也是让孩子困惑的,他被一个词贴上标签,却没人讲出个所以然来。


我认为学习能力的基础逻辑是


「通过建立学习的收获感,养成持续深入学习的习惯,建立对未知的学习自信」


比如说弹琴,一首新曲子,从陌生到熟悉,弹熟后复盘可以改进的地方(音色,动态,弹性速度,句法逻辑,层次等),然后进行优化,通过迭代,下次就会做的更好。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基本要素都全了,预习(找谱),准备(视奏),实践(熟悉演奏动作),复习(总结任务和复盘失误),优化方案(找到改进点),继续准备及实践。


一个学习的完整闭环。


锻炼好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闭环,获得提升,就可以建立


「我是可以学会一个东西的」的自信。


整个环节的完整度与自信是学习实践中最重要的东西,结果反倒是次要。


而家长老师通常只看结果,在职场上被老板pua「我不管你怎么做,我只要结果」惯了,回来这套就得心应手的用在孩子身上。


当孩子通过锻炼和多次迭代之后,这方面成为仅次于专业选手的准专家,我会给孩子录视频,音乐会,或是家庭音乐会,孩子就能收获成就感和赞誉这样的正反馈。


深入领域的成就感获得感,能建立「我可以成为专家」的自信


而乐器的学习,周期很长,见效慢,成就感强,同时会让孩子获得「我可以坚持学习」的心理暗示。


这也是我常跟家长说的3年级以前的孩子的学习重心是「建立良好的学习感觉」,什么是好的学习感觉?


「我可以学会」


「我可以成为专家」


「我可以坚持学习」


就是好的学习感觉,学习成果不过是附加的衍生品而已。


核心能力的第二层,着力于心态建设。


我称之为「独立思考的自我审视」


绝大多数人既没有独立思考,也没有自我审视。


二者缺其一尚可,二者皆无,糟糕透顶。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学乐器的天赋,并且弹的也不好,曲子演奏的磕磕巴巴,根据这个情况,判定自己没有音乐天赋,这应该再合理也不过了吧?


大谬。


人的状态是受观察影响的。


很多孩子学不好某个学科,是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没有天赋,所以一开始学习就「没劲」「不想学」。


只要一学习,认为自己不行这一概念的自我怀疑就会涌现。


因为认为自己不行,造成了自己面前摆满了不行的“证据”,于是进一步相信自己不行,于是有了更多的证据,于是进一步相信自己不行。


这就是在没有独立思考下,因为错误的自我审视,对自己的型塑。


这种自我审视是如何建立的?


是孩子的某些偶然的行为、或者表现,引发了家长或老师的武断判定。


举个例子,你的总理解不了音乐中的「节奏」,其实是因为你年纪太小,听不明白老师的对于节奏的描述。


这本质上是一个语言问题,但是却被你的老师误以为是“节奏感不行”。


为了改善这一点,你的老师或许会给你增加节奏训练。


并且很快,他会感到强烈挫折感。


为了免除「我的教学能力低下」的自我判定的伤害,可能就会跟家长说「这孩子节奏感不行」。


而你作为小朋友,你本能的发现如果你接受了这个结论,你就不需要再面对那些枯燥的节奏训练了。


你甚至压根不会有辩解的意图「我不服,我不相信我的节奏感不好」。


因为你还意识不到这样的结论到底意味着什么样深远的后果。


你怎么可能会知道呢?


你才七岁,你的能够记忆的自我意识才刚刚诞生。


但是很快的,「这孩子节奏感不行」的结论就会发生作用——为了「试错」和寻找「拥有天赋的赛道」,父母为你报了画画课——这就不用节奏能力了。


画师的老师对你的父母夸赞——这孩子控制力很好,第一次上课就画好了一个小作品,有前途。


于是你的练习时间被有意无意转拨到画画上了。


音乐因为缺少资源,还加上“天赋不行”的加持,被看作「带着学学也不指望有什么成果了」。


音乐老师也松了一口气,既然如此,要求就放一放吧,划水一节课也就过去了。


一个错误的自我审视就成型了。


然而,你真的是没有音乐天赋吗?


我们捋一捋这条逻辑链,你会发现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无辜的。


父母们要坚持到什么程度?


做了很多练习就是做不好,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所谓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呀,还要怎么坚持相信你的音乐天赋并不差,一切只是误会呢?


如果父母有超高的认知水平,谙熟于儿童的心理建设与发展阶段的特点,也许他们可以设计多维度的测试方式,找到原因其实是在语文水平上——你压根儿没有真正理解节奏的概念,而不是你的节奏感不好。


但是,他们也不过是这种粗暴教育方式受害者,在职场pua和社会压力下被驯化的思维定式者,凭什么要求他们更多?


你的音乐老师又有什么错呢?难道你弹的节奏不对我不说吗?


鼓励教育说啊对对对你最棒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难道要他对你的父母说「虽然他的节奏老不对,但是我觉得他节奏感没问题,是我的还没找到合适他的方法」?


你有什么错呢?


你没有受过家庭的情商教育,没人教过你什么是逻辑。


整个世界对你来说就像蒙上迷雾的玻璃窗。


一个最糟糕的结果就是这一链条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做出了符合「事实」的「合理」决策,最终死亡螺旋下坠似得落入那个最糟糕的结果却还不自知。


这里的「节奏感」几乎可以换成认可学科和能力。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不知道你是否意识到,你我都是这种教育下的产物。


这意味着因为认识失败而判定无能,比得到成功而判定有天赋要容易的多。


你目前已有的自我审视的正确性,是很值得怀疑的。


或者说,你并不像所有人——包括你自己——所相信的那样无能。


生活中我听过太多这样的自我评价了


「我不适合xx」「我就是这样的人」「我这方面就是不行」,


与其说这是自我的认识,不如说是我们需要自己是这样。


因为只有坚持相信我自己是这样,我们才能放过自己,不必面对我们自己无能的事实——只要推卸责任给天赋能力就好了,父母给的,我有什么办法呢。


至于客观事实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可以心安理得的躲避遗憾和悔恨,也不必奢望和纠结。


我在教育中,一直力求帮助孩子不受这种观念的荼毒。


那就是「我只有找到我的天赋点,我的努力才会有价值」的观念。


只有遇到事情根本不想自己适不适合,而只想如何把它做到最好的人,才能建立「我是可以学会一个东西的」的自信。


搭配上文提到的学习闭环,提炼出“把一件事情做好的通用方法”,建立「好的学习感觉」


这就是核心能力中的核心,一个人的人生大厦都建立在这一基石上,最终能达到的高度,皆与此相关。


我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在30岁之前,打造了这项核心能力。


虽然受到传统教育的荼毒许久,我在开始接触新事物时,「我不适合」的念头,偶尔也会浮现。


但我已经学会不受「我更适合做某某,不适合做某某」的思维定式的控制。


我会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不由我自己的所谓「天赋」、更不由我的「缺陷」决定,而取决于我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以及身处的环境需要做什么。


我想做什么,我就会擅长什么。


我去送外卖,我也是最高效最准确。我去扫厕所,我也一定是打扫的最干净的。


无论我最哪一行,我都有信心做到头部。


当然我也会遇到挫折,我也会觉得难,我也会遇到瓶颈,但我不会归结于错误的自我审视,而是去思考流程,方法,信息,动机等等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环节。


而这,也是我想让我的学生,从我这里学到的真正的宝贵的东西。


我是宋臣,我只讲真话。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我的教育主张——打造孩子真正重要的核心能力》]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