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剧院艺术总监深圳市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霞曾写过这样一篇微博:
微博原文
我的儿子三岁进入深圳实验幼儿园,四岁起随我学钢琴,但生性调皮的小男孩全部心思都在玩耍,时常撒娇捣蛋,只要坐在琴凳上就委屈流泪,一周七天,平均儿子哭五天,我哭两天。
考虑到自己教自己的孩子也许不恰当,期间我也曾经找深圳艺术学校工作的上海音乐学院校友教他,但是小家伙仍然撒娇耍赖。一年多下来,整日面对泪眼婆娑的孩儿他爹终于忍无可忍,了断了儿子痛苦的学琴生涯。
小学到初中,儿子撒欢在足球上驰骋,中学又迷恋上了篮球,爱好才是进步的最佳源动力,此时已从深圳实验学校转去香港耀中国际中学,身高近一米九的他曾经是学校篮球队长和前锋,带领球队在全港中学篮球比赛中获得佳绩,并且由此获得巨额奖学金,学钢琴的事情更是束之高阁了。
前几年他考取英国排名前列的的诺丁汉大学商学院,第一次放假回国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说“妈妈,您为什么不强迫我坚持把钢琴学下去?大学许多同学都会乐器,我这个音乐家儿子居然啥都不会”!语气里满是埋怨。
“为啥没有坚持?你自己应该记忆犹新吧,还不是心疼你,不舍得强迫‘’ 儿子说“我小不懂事,难道您也和六岁的小朋友一般见识吗?以后我自己有孩子一定要强迫他,哪怕用鞭子……‘’
听到儿子的话我肠子都悔青了。
从小,别人的假期,是三五成群的嬉闹玩耍;而你,却只能一个人待在家里练琴。练琴的时间,也从平时1-2小时变成了4-5小时。除了练琴,还有一堆假期里必须完成的作业等着你。于是,假期似乎成了完全不期待的存在。
从小,最怕的就是去上乐器课,练的不好,回家就是一通揍,憋气不肯练了,又是一通揍。总之,越不想练,父母就越是严厉!
从小,你就听家长、老师们反复的告诉你,枯燥和乏味是学琴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苦练基本功,总有一天你也可以演奏出动人心弦的音乐。
有多少人从小被逼练琴?又有多少人最后坚持下来了?回想练琴的童年记忆,有多少人会后悔?
其实,不仅是学琴。
学绘画、学体育的,长大以后都不会后悔学过,只会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
长大以后越来越觉得智商跟不上,想学类似的东西的时候全靠小时候打点基础。
孩子长大后,明白了什么叫坚持了,懂得了音乐和艺术是超越政治文化宗教的世界语言,也是跨入社交界最靓丽的一张名片,知道了儿时放弃的不应该,而反问:
作为家长,当初为什么没有逼着我学习,我小不懂事,家长不是应该懂吗?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样做呢?
1、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
三岁到十岁,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孩子在3-10岁,是接受知识较佳的时期,也是打基础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的审美教育和德智体的教育是一样重要的,这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在这个时期让孩子接触音乐,接触艺术,懂得音乐与艺术的魅力,这种兴趣对气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2、学乐器不仅是考验孩子,更是考验家长
学乐器不仅是考验孩子的毅力,更是考验家长的耐心和责任心。
孩子学习新事物一般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一旦过了那个热度就开始厌倦。
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和积极引导,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能陪孩子坚持下去,最终孩子也不会成大器,尤其是学习乐器的孩子。
练琴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没几个孩子愿意练琴。
每当孩子要放弃的时候,需要家长严厉的坚持“来,我们必须再来一遍”!
3、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
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作为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家庭中父母要有一致的观点以及立场,否则聪明的孩子会趁着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钻空子。
这也是为什么说父母要达成“联盟”,而不是一个搓绳,一个放绳的原因。
当然啦,父母送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与尊重。
为人父为人母者,应该知道教书育人的根本是什么,知道什么是言传身教,懂得给孩子家庭的幸福和爱。
“音乐是快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音乐的过程没有枯燥,没有辛苦。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慢慢感悟、慢慢理解,清楚任何事情的成功皆不是一蹴而就的,唯有投入时间和精力,唯有坚持不懈,方能等来那一泓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