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音乐素养纳入必修,它是未来每个孩子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发布时间:2023/5/21 10:45:44 来源:沈阳吉他老师 发布:刘巍 阅读:


在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包括音乐在内的16个学科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其中,在对音乐科目的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浅入深地制定了学习目标。此次修订体现了音乐素养课不再是可有可无,甚至将逐渐成为了未来艺术教育的必然趋势。


在很多国内家长的心中,往往认为培养孩子某项音乐技能更加重要,而忽略了在音乐素养方面的塑造。而此次教育部对于音乐素养方面的重视,恰恰说明了这部分是我们急需重视的环节。


在此次《课程标准》中,要求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听:听不同的音乐,感受不同音乐的内涵和情感,熟悉不同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学会欣赏;

2、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熟悉乐谱,加强对音乐技能的培养;

3、演:利用学习到的音乐技法进行简单的音乐创编与表演;

4、结合通过以上学习到的音乐技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让音乐融入生活。


(图为8~9年级学业质量描述)


这几个方面每一项都是在帮助孩子提高音乐素养,也代表着音乐素养将会成为每一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能力。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已经明确,艺术课程将会在学生的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也就是说,经过9年的学习和训练,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其实在本次课程方案与标准发布之前,已经有许多地区开始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检验和培养。


比如,在前不久河南省济源市音乐中考的要求中,就出现了考查学生音乐素养的内容:其中必考项目为视唱,考试范围:创作8小节以内、难度适中的简谱旋律,形成题库,考生现场抽取一条进行测试。要求音准、节奏正确。


在北京市某一中学在课后选修课中,也加入了相关的课程,旨在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


为什么强调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因为音乐素养中包含了读谱、视唱、节奏、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史等综合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更是在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拓宽眼界、提高审美


通过音乐学习,能培养孩子的审美。在《课程标准》中,有一项要求是“听赏”,在8~9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准确分辨不同的音乐体裁、形式,并能从较为专业的角度对听到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想要培养这项能力离不开听大量的音乐作品,是音乐的积累,也是眼界的拓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更是审美素养的提升;


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上文中也提到了,音乐素养包括了读谱、视唱等能力。在《课程标准》中,针对6~7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这样的:在视唱稍复杂的短小乐谱时,做到音高、唱名、节奏基本正确;听记稍复杂的短小节奏或旋律时,记谱规范,准确度高。


我们要明确的是,通过视唱训练,提升的不光是孩子的音乐技能,孩子的反应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同时,在“听记”的训练中,还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这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培养孩子的听觉、乐感


不仅如此,在孩子听音、记谱的过程里,还能增强孩子对音高、音准和节奏的认识,这也同样培养了孩子的乐感,加深了孩子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孩子的听觉也会更加敏锐;


是对孩子音乐能力的综合考查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除了“听”以外,“唱”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孩子是否能自信、自然地演唱学习过的歌曲,是否愿意展示自己,其实也是孩子自信心的体现。另外,通过训练孩子演唱歌曲,让孩子做到流畅、准确地情感表达,要求音准、节奏正确,考验孩子的艺术表现力,更是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音乐启蒙教育是着重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的重要阶段,这背后更是审美的提高以及综合能力的加强。无论孩子是否学习额外的音乐特长,音乐素养的提升对孩子的将来都受益无穷,这也是未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如果您也认为应该重视对孩子音乐素养的培养,就请点亮文末右下角的“在看”,并把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吧!您认为培养音乐素养还能为孩子带来什么好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跟大家说说您的看法和理由吧!










文章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