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吉他手和制琴师同意当吉他弹久了会“开声”而有所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吉他变老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这把琴弹开之后音色听起来会更好。”几乎每个买新吉他的人,或者是聊到这件事的人,都会听到这样的话。当你弹奏一把新的吉他,都期待未来他的音色会变好,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说法,对于木头乐器的音色会因为时间而变好的说法,最早出现在1800年代美国吉他厂商的目录上。
但是到底产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为什么产生这些变化呢?是放很久就会让吉他音色变好,还是因为吉他被不断弹奏造成音色上的不同,或者是两者皆有影响?关于这件事情有太多的推测,却缺少科学上的事实与严谨的研究,这篇文章将会发掘出什么是已经确定,什么是尚无定论,以及许多演奏者感觉到他们的吉他每年都越来越好听的背后所隐含的共同迷思。
要为吉他被弹奏时的变化定量是很困难的,但是时间对吉他的影响则有一些可信的事实。除了一小部分的例外,事实上几乎所有以实木制作的吉他,不论外观是如何的处理过,它的内部是没有上漆的,而且在面板上有一个大大的响孔(或者是半空心吉他会有两个小一些的F孔),让你的吉他的共鸣箱更像是一间窗户常开的房间。所以即便乐器的外表上了一层厚厚的聚酯纤维,吉他的内部还是会在高湿度下吸收水气,然后在干燥的环境下排出水份,与周边气候有着延迟同步。即便这种「呼吸」在比较老的乐器上也持续着,但吉他制造者从多年来的经验中学到,相对于旧吉他,新吉他对于环境的变化有较大的反应。由于吉他木头很薄(一般木吉他通常低于八分之一英吋),因此很容易想见琴身中大部分的木材——基本上是由内而外,而不限于内侧的表面——老化速度都相对快。
在吉他制作完毕,装上弦并且调好音之后,木头并不是唯一会持续老化的部分。许多新的吉他依然使用将近一个世纪前研发出来的油漆工艺,虽然这种漆在足够干燥之后会打磨的像镜子一样,它还是会随着时间持续硬化并紧缩。即便你的吉他是全新的,也不要被它坚硬、闪亮的外表给骗了,我们常常会以为现代的吉他烤漆是密封的,但其实不是。真实的情况是:水可以不留痕迹的流过吉他的表面,但是水气终究会进入表漆之下的木头。当硝基漆一类的表漆开始老化并且变质,它们通常会出现很多细缝。
为了了解到吉他如何老化,了解一下吉他是怎么来的会很有帮助。虽然这些用来制作吉他共鸣箱(面板背板、侧板)的薄薄的切片可能已经经过数个月到数年的干燥过程,相较之下,制作吉他的时间实在相当的短暂。吉他的侧板经过相当戏剧化的蒸烤与弯曲的处理,面板与背板则是稍微的调整。实际上,所有当代的钢弦平面板吉他的面板并不是真的全平,而是透过贴合在面板内侧的拱型力木稍微制造出一点点隆起。吉他的背板则有更明显的凸面,这也是拱型力木造成的,你从响孔往内看就可以看得到。这告诉我们,在短短几天,最多几周的时间之内,原本平板的木头会被弯成拱型的面板和背板,并且用胶水接合起来。
如果你往吉他的内部看,你就会发现把各部件接合起来的胶有多重要。面板和背板的左右对称面是胶合的,力木和面背板也是胶合的,还有传达琴弦震动能量到面板的琴桥也是用胶固定住(琴桥其实属于结构力木,也是唯一一个胶合在琴身外侧的力木)。现在吉他制造商使用的胶干的速度比较快,能对吉他进行较快的组装,但是这些胶大多数都会随着时间持续的硬化。既然这些胶是吉他木料之间的中介物,当吉他被弹奏而振动的时候,它们至少会在整个乐器的反应中扮演一个小角色。全新吉他和有年份的吉他可以注意到这个差别。
当我们要检证吉他被弹奏是如何造成音色的优化,会面临到如何去测量如何变化的困难。无庸置疑的,当吉他弦调音之后,不论是面板或是琴身的其他部分,都承受很大的张力。即使是使用小直径的黄铜弦,在标准调音下,会对面板与琴颈施加超过150磅的张力,而中直径的弦组则大概是为小直径的弦组再加上一根第七弦的张力。当你弹奏吉他的时候,这150磅的张力随着琴弦振动着,你必然会感觉到不只是面板,而是整把吉他都在嗡嗡作响。但是到底是弦的张力,还是弹奏造成的振动,导致新吉他与老吉他的音色差别呢?有时候吉他手会说要“暖琴”,认为吉他琴身在几分钟的发声之后,会开始有更好的共鸣,用更音乐性的话来说,会比刚从琴盒中拿出来的时候好听。但这真的是吉他被“暖身”了吗?还是只是演奏者下意识的些微调整了他或她的手法造成了音色变好的感觉?
这正是检测吉他经过使用之后,不论是几分钟还是几百个小时,音色优化的困难之处。一部分的问题是大多数经过测试的吉他彼此之间并不完全相同,即便他们是由同一个制作者生产的。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地方,例如琴颈宽度或者是弦高,都会使得两把几乎一样的吉他在当场比较的时候产生困扰,尤其是在两把吉他新旧不一的情况下更加明显。比较同一把吉他的“之前与之后”,则会被一个明显的事实给误导,那就是人类已经被证明很难在一段时间之后清楚的记住细微的音色差异。大多数的音响发烧友都同意,必须要在几秒钟之内进行AB测试才能精确地比较不同喇叭之间的差别。
更麻烦的是,吉他手会因为知道他在弹奏的琴是老还是新,而被一般观念中对于新旧音色差异的定见,来影响他对于音色好坏的判断。幸好,现在有一些少数的例子,是使用两把几乎完全一样而且同时制造的吉他,其中一把是放在床底下或者是柜子里好几年,而另一把则是在全球各个舞台间四处奔波,并且因为个人练习、乐队排练、现场演出而被弹奏了无数个小时。在我位于加州的帕洛阿尔托一家琴店正好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两把当初听起来很类似的1983年Martin D桶身吉他再度相遇了。不论是被弹奏很久的那把或者是几乎没被弹过的那把,都装着同样品牌的新弦,并且演奏者也被禁止检查琴身上的伤痕,这两把吉他的音色对听的人来说也是几乎一样的。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测试,还是能提供我们去了解一把被放在柜中25年,甚至是更久的吉他,并不必然要等到某个人花个几百个小时去增加它的经验值才能把音色变好。
让人花上大把钞票去购买七八十年历史的老吉他,使得吉他制造商在制作、行销新的吉他也必须强调“像是老的一样”。这种趋势带来的一种的好处是我们现在比二十年前更了解那些黄金年代的乐器,而复刻版不一定会完全当年的原版一样,但他们通常会做的非常接近,当我们直接比较新的与旧的乐器时,结果往往相当惊人。没错,老琴常常胜出。但是我们在加州的帕洛阿尔托琴店做的盲目测试,听的人在不知道新旧吉他价格差异的情况下,往往给予新的吉他更高的分数,这一部分是因为现在的吉他制作者在木材上厚度规格、胶、琴颈结构、以及力木模式都使用与过去相同的方式。当一把声音很好的复刻版与一把不那么被期待的老琴一起比较,很明显的时间,以及被弹过很久,都不能保证任何一把吉他会有更好的音色。
无庸置疑的是弦乐器一定会因为时间以及被弹奏而产生变化。在某些乐器上,这些改变可能很明显,而其他的则差别不大,因此很难去预测一把新吉他到底会变成什么音色。因此在购买新吉他的时候,最好是不要去期待他以后会有什么音色的改变,而是要选择现在对你来说听起来就很好的音色,其他的考虑都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