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培养的爱好与特长。考虑到漫长的学琴周期和各种乐器的特点,其实在音乐启蒙阶段,最该注重的是了解音乐本身。先打好音乐基础,才能更好的坚持。另外,在漫长的音乐道路上,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是不容忽视的。
先学音乐 而不是乐器
说起学音乐,可能很多家长第一个问题是:“学钢琴还是小提琴,还是吉他、架子鼓?‘’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有,为什么呢?
如果你去问钢琴老师,他肯定会说,“当然是钢琴啊,钢琴是乐器之王。”
如果你去问小提琴老师,他可能会说,“肯定是小提琴啊,小提琴是乐器皇后。“
如果你去问吉他老师,他也会说,“肯定是吉他啊,吉他是世界三大乐器之一。“
但是音乐是个艺术领域,分声乐、器乐,而具体到某个乐器,只是这个领域的一个小分支。音乐建构一个人的艺术视野,它不仅是技能知识,更包括艺术品味、人格涵养,以及对生活的感知力。
注重音乐文化知识
简单讲就是多听经典音乐、了解音乐名师名作,相当于音乐的通识学习。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音乐风格。装潢浮华的巴洛克时代,它的音乐,肯定与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时代,有不一样的色彩。
不同际遇的音乐家也有不同的音乐风格。流浪他乡的肖邦和以演奏宫廷乐为主的巴赫;穷困窘迫的舒伯特和家底丰厚的门德尔松;他们的作品,肯定有不一样的情感。
多听经典的作品,多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不但丰富孩子的音乐常识,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乐器打下基础。
因为这样孩子将来会更容易理解到,为什么弹奏贝多芬的曲目时,要有夸张的强弱对比,情绪饱满;而弹奏莫扎特的曲目,需要舒缓、愉悦、轻快。
如果完成了第一步,孩子就已经具备非常不错的音乐素养了,他有足够的知识去欣赏音乐,听音乐会,看音乐剧,应对学校里的音乐/乐理考试也绰绰有余。如果孩子对音乐表现出不错的兴趣,那音乐之路可以接着往下走。
懂得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练着练着你就都会了。”
“熟能生巧”听起来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同一个逻辑,但是“书读百遍”重在精读,而不是单纯的重复。
学习乐器更是如此,重复一个错误一百次,最后还是错误。反复练习的核心是要引导孩子应用正确的方法,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无脑练习。仅靠堆叠时间对掌握一门技能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我们应该教孩子把正确的时间用在正确的事情上。
接受挫折教育
“学乐器是件苦差事!”
“要多鼓励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坚持下去!”
在中国传统教育观念里,凡是学习乐器必定伴随眼泪、训斥与责怪,孩子即使取得一些小成绩,得到夸奖的下一句也要伴随着:不许骄傲。然而学习音乐为什么不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取得了成绩为什么都能为自己的努力与坚持鼓掌。
鼓励的教育理念,通过给予孩子足够的赏识、关注与鼓励,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用“这样做会更好”替代“这是错误的,这是不好的”,换一种表达方式让孩子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优点,主动改正不足,获得成长。
为什么孩子没有自信、不敢尝试?为什么孩子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就焦虑、情绪不稳定?
因为当孩子将错误与训斥挂钩,将失败妖魔化,自然不敢尝试,害怕失败;一旦发生问题,他只会焦躁不安,无法冷静。
寻找机会演奏给更多人听
当孩子掌握一门乐器,能演奏一些曲目后,可以参加考级活动。
考级,一来给自己动力和成就感,二来拿到的证书将来可能也有用。考级要想取得好成绩离不开刻苦努力练习,这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一定要懂得,能够得到专业考官的点评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荣誉。
寻找音乐的妙处
考级?升学?培养音乐素养、艺术品味?开发右脑、提高专注力、培养韧性?这些统统都有,并且不是唯一的。
音乐就在我们身边,能让我们感受到愉悦和美好的东西。享受音乐,享受音乐带给我的幸福感。
Music is life. That’s why our hearts have beats.
音乐就是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心跳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