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神仙打架」的香港乐坛,为何越来越没落?

发布时间:2024/8/18 8:43:03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近几年金曲奖上香港艺人的名字越来越少了。

想当年,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仿佛神仙打架,Beyond、张国荣、四大天王、谭咏麟、梅艳芳……随便一个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奖项颁给谁似乎都说得过去。

如今,这个颁奖礼却成了TVB员工表彰大会,继beyond之后,似乎也再没有一支让大众记得住的乐队。

30年过去了,没落的香港乐坛该何去何从?



20世纪60年代,香港还未回归,此番大陆人民还在忙于社会主义建设,彼端香港人民已经听着Beatles和Rolling Stone随风摇摆,刮起了一阵乐队风。

还在上学的许冠杰辗转了几个乐队,最终在莲花乐队落下脚跟,担任主音歌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妥妥的C位。


莲花乐队主要以翻唱英美歌曲为主,类似的乐队如过江之鲤,没过多久莲花乐队便解散,成员各自单飞。

单飞后的许冠杰与兄弟许冠文投入无线门下,共同主持一档叫做《双星报喜》的谐趣节目。偶尔,许冠杰也在节目里唱唱歌。


彼时的许冠杰喜欢奔走于大街小巷,开始自己尝试创作,抱着试试的态度,他在节目中唱了一首《就此模样》(后正式更名为《铁塔凌云》,收录于1974年发行的《鬼马双星》专辑中)。

这首歌一出世,便掀起了惊涛骇浪。当时市场以翻唱英文歌为潮流,只有老一辈的人才喜欢听粤剧,《铁塔凌云》虽以粤语为歌词,但曲风并不老套,得到了广泛流传,成为代表香港文化的标志性时代曲。

此后,许冠杰致力于创作粤语歌曲。1974年,许冠杰发行了第一张粤语专辑《鬼马双星》,这张专辑在全东南亚销量仅15万张,与如今打榜轻则上千万,动则上亿的销售额比起来也许不算什么,但这张专辑标志着香港粤语流行乐坛正式揭开序幕,许冠杰也因此走上人生巅峰。

红火时,东南亚某公司曾向许冠杰购买《天才白痴梦》的几句歌词作广告只用,每一字付一千元,这算是真正的一字千金了。

在粤语歌盛行的市场下,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和乐队加入唱粤语歌的行列之中,其中就包括了谭咏麟所在的温拿乐队,这支乐队由原来的Losers乐队演变而来。

Losers乐队于1968年由谭咏麟、陈友、彭健新、叶智强,陈百祥、陈百燊兄弟组成,他们大多翻唱的是Beatles和Rolling Stone的歌。

大概是名字不太吉利,这个乐队仅短短存在了三年便解散,队员们各奔东西。

两年后,经历了家道中落的谭咏麟辍学回到香港,在一家洋行做推销员,故人重回故地,免不了与故友重聚一堂。

Losers的一班老友久别重逢,又打起了做乐队的念头,陈友、彭健新、叶智强已经与了一个叫梁柏涛的经理搭好桥牵好线了,谭咏麟的加入正好补了主唱的空缺。

不过,Losers这个名字确实不太吉利,众人反其道而行,索性就叫Wynners(胜利者),也就是温拿乐队。不久后,温拿乐队又把钟镇涛拉了进来,形成固定班底。


一开始,温拿乐队以翻唱英文歌为主,后来许冠杰唱粤语歌火了,温拿紧随时代潮流,唱起了粤语歌,《钟意就钟意》、《玩吓啦》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歌曲,他们的专辑屡屡创造了白金唱片销量的成绩,影响了一代香港人。

1978年,温拿乐队宣布解散,解散后的温拿乐队相约五年一聚,并且出一张唱片,《千载不变》便是温拿乐队解散十周年作的歌曲。

2019年湖南卫视跨年,温拿五虎在台上纵情演唱《朋友》,一时引起了多少人泪目。

说起香港的乐队,Beyond是一座绕不过去的大山。


Beyond成立于1983年,这支后世传颂的乐队起初在香港乐坛并不吃香,他们处处碰壁,出道了几年也没有一家公司愿意签下他们。

无人赏识,他们便自给自足。为了自费开演唱会,黄家驹兼职水电工、建筑工人,一天打五份工,拼命攒钱。

好不容易凑齐钱,演唱会现场只来了一半人,三巡过后,又走了一半。

黄家驹不甘心,拿着最后的血汗钱出了一张专辑:《再见理想》,心想这张专辑若是再不奏效就真的要与理想说再见了。


虽然《再见理想》同样没砸出什么水花,但却引来了一位职业经理人陈健添,Beyond如愿以偿签了公司。

1988年,Beyond推出粤语专辑《秘密警察》,情况终于好转,一首《大地》拿下十大劲歌金曲,Beyond的事业终于迎来巅峰。

在情歌盛行的香港乐坛,Beyond始终坚持自己的多元人文:《大地》的爱国情怀、《冲开一切》讲述对理想的执着、《愿我能》描写最真的自己、《光辉岁月》致敬伟人…….



同样不以情歌立足江湖的,还有唱影视主题曲的罗文。

论资历,罗文和粤语流行歌创始人许冠杰相当,谭咏麟见了,也要尊称一声前辈。

70年代,罗文凭借《狮子山下》、《锦绣前程》等影视同名主题曲备受关注。在香港博得一番名气之后,罗文转战日本、欧美,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巨星。他演唱的《铁血丹心》、《世间始终你好》等歌曲至今经典。

除了歌唱,罗文的审美也走在时代前端。

1980年,罗文在香港举办演唱会,他穿上高跟鞋、造型奇异地站在舞台上,呈现了一场跨越性别的演出。后期的梅艳芳、张国荣直言曾深受他的影响。


与罗文一起享誉国际的华人歌手邓丽君也曾在香港这片土地留下婉转歌声:《漫步人生路》、《忘记他》、《雪中情》……凭借甜美的嗓音,邓丽君两度当选香港工展会的“白花油义卖皇后”。


粤语之风大行其道,唱《卖汤圆》等国语歌出名的徐小凤也忍不住唱起了粤语歌。

《风的季节》、《漫漫前路》、《顺流逆流》、《别亦难》,等歌曲一经推出,配合徐小凤略带沙哑的磁性歌喉,很快占领市场。

近几年,《风的季节》、《顺流逆流》又在抖音上大火了起来,可见经典永流传。

《风的季节》不仅成就了徐小凤的演艺之路,也成就了梅艳芳。


1982年,梅艳芳唱着「凉风轻轻吹」夺得第一届香港新秀歌唱大赛,成为继徐小凤之后的香港第一女歌手。



温拿乐队解散后,钟镇涛赴台发展;陈友自导自演两部电影;彭健新继续从事音乐事业;叶智强也偶尔在电影中出镜,他们都拥有着光明的未来,最光明的当然是后来与张国荣争霸颁奖晚会的谭咏麟。


单飞后的谭咏麟先是去了台湾,3年拍了20多部电影。在影视行业打转的同时,谭咏麟也不曾放弃他的音乐。

79年发行的《孩儿》获得第一届香港商业电台金曲奖,此后,谭咏麟的获奖之路一发不可收拾。《想将来》、《雨丝情愁》、《迟来的春天》等歌曲均引起了巨大反响。

1984年,十大劲歌金曲40首季选歌曲中谭咏麟一人便占了10首,年终几乎席卷了所有大奖,占尽风流。

在谭咏麟即将一统江山之际,张国荣站出来了。


70年代,香港乐坛蒸蒸日上,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应运而生。

1977年,张国荣凭借《American Pie》获得丽的电视亚洲歌唱大赛香港区亚军,并由此进入歌坛。

哥哥独树一帜的风格在当时的香港煞是新鲜,没过几年,便与成名多年的谭咏麟分庭抗礼。

谭咏麟有《爱在深秋》、《幻影》、《爱情陷阱》、《无言感激》……张国荣有《风继续吹》、《Monica》、《有谁共鸣》、《当年情》等,其中《Monica》更是粤语劲歌的鼻祖。

1986年,谭张争霸正式开始。

谭正统大气,张妖冶另类,各占香港乐坛的半壁江山。


谭张两人拥趸者众多,古早追星场面的激烈丝毫不亚于如今。双方粉丝谁也不服谁,谭上台领奖,张粉在底下一片嘘声,张上台领奖,谭粉倒喝彩,扬言奖是买来的。

最过分的一次,谭的歌迷划花了张国荣的爱车并留下「张国荣死于艾滋病」的恶毒诅咒,比起如今p遗照大骂四方也是不遑多让。

大概是疲于粉丝争斗的状况,1988年,谭咏麟宣布不再参与有竞争性的奖项。

谭的歌迷把矛盾指向张。次年年底,正值歌唱事业巅峰的张国荣宣布告别歌坛,并在香港红馆连开33场「告别乐坛演唱会」。尽管粉丝挥泪挽留,哥哥依然挥手作别。


两位传奇人物就此退出江湖纷争。



谭张争霸结束后,另一段争斗悄然拉开序幕,各大天王相继亮相。

1984年出道的张学友蛰伏几年后,尝试着发行了一张叫《吻别》的专辑,打破华语唱片在台湾的销售记录。

1990年,在演艺圈沉浮了几年的刘德华迎来了里程碑式的专辑《可不可以》。

同年,郭富城凭借一则摩托车广告闯入无数少女的芳心,随即发行了《对你爱不完》、《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等热门歌曲。

还是这一年,新人黎明也发了自己首张专辑《LEON》。

四位青春活力的少年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被称为「四大天王」。90年代,四大天王几乎将所有的音乐奖项收入囊中。


另一边,北京女孩王菲从大陆奔波而来,发了自己的第一首歌:《仍是旧句子》,在遍地繁荣的香港,未来天后的登台亮相之作不算成功,但足以引起乐坛的注意。

新艺宝公司首先发现了这块璞玉,将其签入旗下,为了贴合市场,为她改名「王靖雯」,并推出同名专辑《王靖雯》。


出道几年,王靖雯在香港依然是个新人,于是王菲收拾收拾行李,去美国深造。

归来之后,王菲融合中西风格发行了粤语专辑《Coming Home》,其中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奠定了她天后的地位。

90年代末,天王天后齐聚一堂,香港乐坛看似冉冉升起,却不想,已是夕阳西下的黯然景象。

许冠杰、徐小凤淡出歌坛;

Beyond失去了黄家驹,摇摇欲坠的三人乐队在2005年正式解散,再无相聚。

王菲与百代唱片签约,宣布不再出粤语专辑;

张学友和黎明宣布退出香港音乐颁奖礼,不再领取任何奖项;

2002年,罗文因肝癌医治无效去世;

次年,张国荣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二十楼一跃而下;梅姑穿着婚纱告别了舞台,随即也告别了人世。


众星或陨落,或隐退,新星虽在冉冉升起,但终不及旧时光辉灿烂。



离开温拿的钟镇涛继续在歌坛里打拼,事业虽不及前队友谭咏麟红红火火,但也闯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1985年,他收到一首新人写的词《曾经》,毫不犹豫,他发表了这首歌,虽然这首歌不算大火,但这位新人的名字,在神仙打架的香港乐坛逐渐响亮。

这个新人叫林夕。

他先后给天王天后作词,张国荣的《我》,张学友的《你的名字我的姓氏》,王菲的《约定》、《流年》……

1995年,陈奕迅获得第14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出道,同年崭露头角的还有后来与林夕齐名的填词人黄伟文。

林夕缱绻细腻,黄伟文鬼马超脱。后来的香港乐坛,明面是是陈奕迅、杨千嬅、容祖儿的天下,暗地里是林夕和黄伟文在背后苦苦支撑,有趣的是,林夕原名梁伟文,两人同名不同姓,合称「两个伟文」。


2000年后,大火的粤语歌逐渐出现了国语版。

《k歌之王》发行国语版,《明年今日》发行国语版《十年》,《裙下之臣》国语版《烟味》,《富士山下》发行国语版《爱情转移》,《不如不见》发行国语版《好久不见》……

曾经一统天下的粤语歌开始走下神坛,以香港为核心的乐坛之势正在土崩瓦解。



如今,翻翻流行歌榜,粤语歌寥寥无几。属于香港的时代过去了。

八九十年代,拥有一副好嗓子的王菲只能跑到香港出唱片、发歌,2020年,香港天后容祖儿为了市场也只能跑到大陆来乘风破浪。出身香港的邓紫棋如今也以国语歌为主。

璀璨一时的香港乐坛仿佛后继无人,连昔日热闹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晚会也成了TVB自己的狂欢派对。


曾经繁荣一时的香港乐坛为何没落了?

黄霑说得再清楚不过:「香港流行音乐能在海峡两岸畅销,最大原因拜香港的自由之赐。80年代之前,香港是两岸三地最开放的,台湾不及,中国内陆更不及。然后随着台湾开放,大陆开放,三地自由差距,越来越少,香港歌曲的吃香程度便相应减少。」

香港乐坛星光璀璨之时,正值大陆的文娱产业一片荒芜,两地之间巨大的差距让香港音乐风靡中国,成为中国音乐的风向标。

经济复苏之后,大陆的文化娱乐产业正在悄然觉醒。

80年代,崔健用《一无所有》书写了中国摇滚唱片史的开端;90年代,以高晓松为代表的校园民谣开始崛起。

大陆有了自己的音乐,更何况隔壁同样唱国语的台湾也是人才不断,与普通话隔了一条街的粤语歌曲,注定让道。


唱粤语歌的依然大有人在:杨千嬅、郑秀文、容祖儿、张敬轩、薛凯琪,麦浚龙……香港本地多的是听粤语歌的人,只是粤语歌再难走出那一方小天地,不会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大行其道。

面对粤语歌式微,不少人觉得惋惜。著名作词人黄伟文曾说:「香港歌手同音乐人,不单不是垃圾,他们还可以将垃圾重新化为神奇。」

也许香港乐坛还会重新崛起,但在如今整个市场萎靡的情况下,华语歌坛尚且风雨飘摇,更何况香港乐坛呢。


(完)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曾经「神仙打架」的香港乐坛,为何越来越没落?]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