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发展脉络

发布时间:2024/9/10 13:32:18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一、远古及夏商




1、历史背景


以群体生活为中心,从事采集、渔猎活动👉🏻👉🏿出现原始农业、养殖动物👉🏻👉🏿建立王位世袭制,向奴隶制过渡。


2、音乐特点


产生以祭祀图腾为主,以及歌、舞、乐三位一体的音乐形式。


3、代表作品


古歌:《弹歌》;古乐曲:《云门》、《咸池》、《韶》,体现出由“颂神”向“颂人”的转变。


4、代表乐器


贾湖古笛;陶埙。




二、西周、春秋战国




1、历史背景


西周时期的奴隶社会文化达到鼎盛,春秋时期向封建社会转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初步建立。


2、礼乐制度


以礼仪和音乐的等级化为核心,并设置礼乐机构“春官”,教授贵族子弟“雅乐”


3、宫廷音乐


用于祭祀、宴享宾客的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4、民间音乐


主要有郑卫之音、南音、成相等,《诗经》形成,民间歌手出现。


5、乐器与分类法


出土了曾侯乙编钟,产生了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八音分类法


6、记谱法


确立了三分损益法,由此产生了十二律。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




1、历史背景


秦朝揭开封建大一统序幕,汉承秦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分立。


2、乐府音乐


设置“乐府”用来采集民间音乐,主要包括鼓吹乐、相和歌、清商乐等音乐形式。


3、代表乐器


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各族音乐文化与中原的交流兴盛,引入了笳(jia)、角、箜篌、琵琶等。


4、古琴音乐


东汉、三国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琴家显露,产生了古琴曲《广陵散》、《胡笳十八拍》。




四、隋唐音乐




1、历史背景


在西域文化大规模传入的基础上,贯通大运河,各地区、各民族进一步交流融合;实行科举制,文人阶层发展。


2、音乐机构


封建社会全面强盛,音乐机构不断扩大,以太乐署、鼓吹署、教坊、梨园为主,造就了一批出众的音乐家。


3、宫廷燕乐


形成“七步乐”、“九部乐”、“十部乐”,且在相和大曲、清商大曲的基础上形成歌舞大曲。


4、乐器及乐律


在民族大融合下,以琵琶、箜篌、笙最为流行,出现了最早的轧筝及奚琴,传入各种调式理论。


5、古琴音乐


曹柔创造的古琴记谱法“减字谱”,推动了古琴艺术的发展。




五、宋辽金元




1、历史背景


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商品经济繁荣,促进市民音乐的发展;丝绸之路畅通,经济中心南移,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2、文人词乐


“格律派”词人姜夔及其《白石道人歌曲》。


3、说唱音乐


唱赚、诸宫调的产生,使得音乐的主流由宫廷转向民间,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


4、戏曲音乐


南宋时期,政权南迁,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转移成南方的南戏;南北唱腔的互相融合,推动了戏曲音乐的发展。


5、记谱法


在“三分损益法”十二律的基础上产生了蔡元定十八律。




六、明清音乐




1、历史背景


是资本主义、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传统音乐发展迅速。


2、民间歌舞


秧歌、采茶、花灯、花鼓及少数民族歌舞乐逐渐定型。


3、说唱音乐


南弹词、北鼓词的发展促使曲艺达到最高峰。


4、戏曲音乐


在元代戏曲的基础上产生了四大声腔,形成了京剧,使得戏曲音乐达到历史最高峰。


5、乐律理论


朱载堉首创十二平均律。




七、近代音乐




1、历史背景


主要受西学东渐、启蒙思想、民族危机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的影响


2、学堂乐歌


受西学东渐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做出了重要贡献。


3、20世纪20年代


“五四运动”促使专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创作的发展。


4、20世纪30年代


以抗战歌曲的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深入开展为主,也是专业音乐创作最有成就的阶段。


5、20世纪40年代


着重于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改革。




八、现代音乐




1、历史背景


音乐创作服务于社会建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音乐创作复苏。


2、建国初期


音乐创作服务于社会建设,以群众歌曲创作为主。


3、“文革”时间


音乐创作发展滞缓,革命样板戏产生;但仍有一些音乐家创作了高质量的钢琴曲。


4、改革开放时期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音乐创作复苏,出现了大量形式多样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音乐元素,形成众声齐鸣、多元并存的局面。


Ps:朝代歌(源自百度百科)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忧,


南北隋唐五代尽,宋元明清帝统休。


Ps: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中国音乐史发展脉络]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