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以时日,他所追求的超技风格会出现更加扣人心弦的景观 | 鉴碟

发布时间:2020/7/20 11:43:42 来源:沈阳学吉他网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大钢琴家写给自己及真正高水平的同行们的作品,技巧带来的戏剧性效果、种种独特的魅力、层出不穷的难度考验尽在其中。面对一位不了解的钢琴家,听听他演奏的“拉三”,你就很能明白他是怎样的演奏者。德国钢琴家格林赛(Bernd Glemser)的录音让我好奇了一段时间,听到之后,并不感觉失望。Naxos的唱片多年中是廉价版的代表,其实该公司邀请过不少有潜力的演绎者录音。人们有时会由于唱片公司的低价路线而忽略这些人的价值。


“二战”后,德国钢琴学派受到极大冲击,无复先前鼎盛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几代德国钢琴家在国际乐坛上的关注度也随之降低。同时,很可能是随着“学派”审美的弱化,战后德国钢琴家的风格也出现不同以往的改变。相对于仍旧以德奥经典为重心,同时大弹斯克里亚宾的前辈奥匹茨,格林赛在自己的保留曲目中,为从李斯特到拉赫玛尼诺夫、戈多夫斯基的超技作品留下核心的空间。拉赫玛尼诺夫无疑是他的最爱之一,钢琴家居然在短短几年内,两次为Naxos灌录“拉三”。


第一次是单独灌录该作,第二次则同该公司的王牌组合——指挥家维特(Antoni Wit)与波兰国家广播管弦乐团合作,灌录拉赫玛尼诺夫协奏曲全集。我听的是全集中的录音,它未必能企及“拉三”经典演绎的地位,可也确实是有意思且比较耐听的演奏。


“拉三”要显得耐听,无疑需要钢琴家有出色的技巧表现。格林赛无论对于速度的把握,还是触键与整体音响的控制,又或是他对于立体性结构的表现,都有让人印象深刻之处。该作由拉赫本人,以及作曲家推崇备至的霍洛维兹建立起快速的演绎模式,后来却有越来越多的钢琴家倾向于放慢速度,追求更宽广、抒情化的音乐形象。再后来,又有演奏者提出对慢速的反思等。快慢本身各有道理,但在这部技巧如此艰难的大作中,再以快速推进始终,无疑是将技巧要求更推高了一步。格林赛没有强求霍洛维兹或是作曲家本人的速度,而是在他技巧能力所适宜的范围之内,以高度流畅的速度把握全篇。尤其在篇幅长大的第一乐章,格林赛以快速演奏兼顾线条的铺展,可说是技巧与结构观两全其美。


I. Allegro ma non tanto

Bernd Glemser;Polish National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Antoni Wit - RACHMANINOV, S.: Piano Concertos Nos. 2 and 3 (Glemser, Polish National Radio Symphony, Wit)


格林赛的音响表现即是脱离德奥学派昔日美学的典型。他不再追求前辈大师们温暖而丰厚的声音风格,而是弹出一种相当硬质,同时又带有透明感的发音。尽管在这样的基础上,格林赛的音色变化并不非常细腻,可他呈现的整体美感,仍有其魅力。


特别是钢琴家能将那种坚实而透明的音质贯彻始终,在激烈对抗乐队的强奏中也没弹出粗糙的声音,表现细小的音符,触键方面也不失细心。因此格林赛音响控制方面的技巧,在此还是体现了颇为不凡的水准。在驾驭此种音响的同时,钢琴家对“拉三”丰富的声部结构的表现,也有扎实的追求。他的踏板法恰如其分,对音色的透明与结构的立体都没有干扰。


II. Intermezzo: Adagio

Bernd Glemser;Polish National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Antoni Wit - RACHMANINOV, S.: Piano Concertos Nos. 2 and 3 (Glemser, Polish National Radio Symphony, Wit)


因此,格林赛不仅弹出独特的音响、确实激动人心的强奏效果,也真正探索了“拉三”声部竞逐的内在结构,而非单纯以大声、大力同乐队比拼。如此,配合钢琴家对三个乐章出色的大局观,以及他对作品意境毫不滥情的表现,这张录音在同时代该作的优秀演绎中当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它是否能获得更高的地位成为当代经典,就是另一个问题了。格林赛演绎的大框架、追求技巧表现的大方向,都很好也很对路。仔细聆听,却不难发现其中每方面都还有进一步打磨的空间。明显的一例,就是第三乐章进入时,钢琴家虽能把握住主题的快速进行,对声部的刻画却不够明晰。由此,也折射出格林赛或许技巧精彩地演奏了“拉三”,可要弹出真正的超技,表现一种技巧升华的美感,他还有些路要走。


III. Finale: Alla breve

Bernd Glemser;Polish National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Antoni Wit - RACHMANINOV, S.: Piano Concertos Nos. 2 and 3 (Glemser, Polish National Radio Symphony, Wit)


仍以末乐章开头为例,结合钢琴家对作品中另一些技术难点的把握,你会发现他未必是真的弹不清楚,而更像是在此有些粗疏。我没听过格林赛在Naxos第一次灌录的“拉三”,但从焦元溥的版本大作中读到,钢琴家在两次录音中似乎进步很多。如果格林赛日后也能不断精进,那么假以时日,他所追求的超技风格势必会出现更加扣人心弦的景观。



标签:学琴







文章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