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交响乐时候产生的十个疑问

发布时间:2018/12/28 22:56:44 来源:沈阳学吉他网 发布:古典乐迷 阅读:


近年来,古典音乐广受欢迎,可以去音乐厅聆听,也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电视机欣赏。音乐固然美妙动听,不过一些人只是带着耳朵听而已,还不懂得欣赏,他们的内心总有一些未解之谜,带着这些疑问聆听美妙的音乐不禁有些扫兴。让我们一起解开这些疑问吧。


1、为什么没人看指挥?他却还在那"瞎比划"


Love in Distance

谭盾 - Hero - Music from the Original Soundtrack


如果乐手都盯着乐谱看,不看指挥,那是是不是都不需要指挥呢?


当然不是。观众看到的只是他在台上挥舞着指挥棒,其实在演出背后整个乐团对乐曲的解读、排练的组织、对音乐的处理,都由指挥完成。


另外,演出中乐手在看谱之余也会用余光瞥指挥的手势,指挥会在节奏突变、情感变换、强弱改变时用手势、表情、身体语言提醒全乐团成员注意。


没有指挥的乐队就像一盘散沙,指挥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他决定了作品的情绪和演出的质量。


2、为什么管乐乐手会在演出中拆乐器?


I. Prélude

马友友 - Bach: Cello Suites Nos. 1, 5 & 6


其实…他们拆开是在倒口水…如果要说得文雅一点的话,是"管壁冷凝水"。


比如圆号,它的管道完全展开有3米,吹进管道的空气遇到温度低的管壁会凝结水珠,如果长时间不把积攒的口水倒掉,演奏时就会失误"冒泡"(破音)。


通常拆管道水这个动作会在乐章之间的停顿时进行,圆号界的"老司机"有时候能把这件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3、为什么中、小提琴手要在肩膀上加一块白色的布?


Romeo and Juliet Excerpts (《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曲)

曹飞/吴琼 - 1919中提琴·钢琴奏鸣曲集


小、中提琴在一首交响乐曲中被@的机率很高,几乎整场都在演奏,脖子与琴身长时间的接触会擦伤皮肤,有些人可能还会产生过敏反应,这块白布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以,有些中、小提琴乐手就"夹"着白布上台了,不过换成黑色可能跟衣服更搭哎。


4、为什么交响乐团都穿黑色?


III. Scherzo  - Molto vivace (第三乐章 谐谑曲 - 十分活跃的)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Dvořák: Symphonien Nos. 8 & 9 "From the New World"


从18世纪起,交响乐团会被邀请到贵族和教会家庭演奏,他们为地位与仆人一样,所以也跟仆人一样统一着装,穿黑色的制服。


现代的音乐从业者认为,穿黑色是为了让观众把注意力放在音乐上,不被其他因素干扰,同时也为了保持舞台上的某种统一性,黑色是大家认为能够体现专业度的颜色。


再说了,统一黑色省钱啊,如果每次演出都不一样,乐手们得多出一笔服装上的开销,这个置装费乐团可不报销呀!


5、为什么大家都在演出时才调音,为什么不调好再上台?


Oboe Concerto in D Minor, SF. 935: II. Adagio (马塞罗: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作品935:第二乐章 柔版) (Played by Flute)

Corinne Privat/Brigitte van Baalen - A due...


像小提琴这样的乐器对温度比较敏感,长时间不校准,音高就会产生偏差。


所以乐队首席会等到全体乐手就座了才调音,这也能起到提示观众音乐会即将开始的作用,久而久之这个步骤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音乐会礼仪。


那对的是哪一个音呢?答案是小字1组的A音,它是标准音,也被称为音乐会音高(Concert pitch)。


是谁来给这个音呢?双簧管是交响乐团里所有乐器中标准音最稳定的乐器,所以就由双簧管乐手来给。


6、为什么乐手都上台了还不背谱?


I. Allegro vivace (第一乐章 活泼的快板)

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Mendelssohn: Symphonies Nos.3 "Scottish" & 4 "Italian"; Overture "The Hebrides"


交响乐作品一般都十分冗长和复杂,所以让乐手们在演出时背谱是不太现实的。


也许他们能把自己独奏的部分背得十分流利,但是在合奏中,还要考虑到和其他乐器的配合。有时候不演奏时他也不能闲着,还要看着总谱数小节数,在准确的时间点进入。


虽然指挥会给到提醒的手势,但是也要提前做好准备呀!


7、为什么大提琴的"针"不直接杵在地上?


天鹅

刘蔓 - 大提琴


大提琴的底部有一根可伸缩长短的金属棒,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


但是,现在很多场地地板太过光滑,乐手动作幅度过大仍会产生提琴不稳定的现象,所以就有了稳定带的出现,像上图那样使用。


8、为什么乐器要这样布局?


III. Allegro (第三乐章 快板)

Ton Koopman/Amsterdam Baroque Orchestra - Mozart: Symphonies Nos. 25, 31, "Paris" & 41, "Jupiter"


Emmm…这个问题有些专业了,涉及到交响乐团编制理论。


整体来说,一定是为了最佳的声学效果。有时乐器的数量还会有变化,这就与作曲家的配器方法有关。


9、如果有人在合奏中失误、弹错音,指挥会知道吗?


Horn Concerto No. 4 in E-Flat Major, K. 495 - III. Rondo (降E大调第4号圆号协奏曲,作品495 - 第三乐章 回旋曲) (Allegro vivace)

David Jolley/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 - CLASSICAL BYTES Mozart


当然!指挥的耳朵不是一般人想象的厉害,乐手们休想在合奏中"浑水摸鱼"。音高上稍有一些偏差也许观众发现不了,但是在指挥耳中是十分"刺耳"的。


要是管乐失误"冒泡"(破音),不仅指挥会知道,观众都会笑翻的。


10、为什么有的乐手好久都轮不到他?看起来都要睡着了


Tuba Suite No. 1, "Effie the Elephant" - 1. Effie Sings a Lullaby (第1号大号组曲"艾菲大象" - 第4首 艾菲场催眠曲)

Diana Doherty/Orchestra Victoria/John Lanchbery - Music to Relax To


这说的是万年不会吹一个音的大号手吧!其实这取决于作品是否给这个乐器旋律。


有时,一个大号乐手等了45分钟都不一定会吹一个音。在等待的时间,他有可能正闭眼数着小节数,也有眼睛不知道该看哪… 于是他们闭上了眼睛…


重要的是,在休止的过程中他们还要酝酿下一段演奏的情绪,还要准确无误地数对小节数,这一点并不容易。


他们没有睡着!小编要为这些"闭眼玩家"正名!



标签:交响乐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听交响乐时候产生的十个疑问] 的评论,总共:2条评论
沈阳市沈河区 沈阳市沈河区的访客评价: 2
一边工作一边听古典音乐是最美的享受,我算是入锅了,期待今年吉他教室举办的新年音乐会,,
"刘巍"回复:共同期待
沈阳市浑南新区 沈阳市浑南新区的访客评价: 1
非常喜欢听古典音乐,也很想学一门乐器,真的是没时间啊!!
"刘巍"回复: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欢迎来培训班观摩。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