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明明弹对了还要弹?”“为什么我弹了十次了还要弹?”“这句话我要弹到什么时候?”……刚学琴的学生们总是会很多这一类的问题,其实他们是在问:为什么练琴需要重复?
也有很多人很好奇,为什么演奏家一天要练琴四五个小时,为什么有些专业学生一天要练琴十个小时甚至以上,不是在练几首曲子吗?为什么要练那么久?是不是效率太低了呢?
我们今天就来简单地谈谈这一个问题:关于练琴的重复。
一、为什么要重复?
这个问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理解的。我们类比一下,在语文课上,老师要求我们背诵诗词的时候,需要把一段文字反复地读、默;当我们学游泳的时候,需要每节课重复地在岸边练习手臂和腿部的分解动作,下水以后再在水中重复练习分别和综合的动作;我们学打羽毛球的时候需要分不同的技术练习分解动作,比方说发高远球,准备姿势如何,重心如何,左手怎么持球,右手挥拍的弧线,发力的点,很短的一秒的动作需要花很长时间重复适应……
其实这里涉及了重复练习的几方面目的:记忆、熟练、精确(配合)。
首先,重复的第一个目的:记忆。(有心理学基础的朋友可以跳过这一部分)
我们先看这一串数字:14902867583。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十一位数字,我们记忆电话的时候经常用到(当然这个是随机写出来的数字,如果与具体用户产生雷同请告知我们删改)。我们倘若只是一瞥而过的话,可能记不全这一串数字,但是如果我们出声或者默念若干次的话,那么就可以把这串数字记住一阵子,然后把手机打开,输入到手机之中。然后当我们花了十几分钟走路回家以后,可能只记得开头的149和最后的7583,中间四个数字死活想不起来。明天一觉睡醒,可能大部分数字都忘记了,只能翻看电话记录。
这就是我们记忆-遗忘的过程。我们的记忆按照运作机制分成三个类型:刺激(Stimulation)——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当我们看到一眼这一串数字的时候,产生的是视觉刺激。如果我们把这一串数字念读一次,那么会产生听觉刺激,还有说话时候嘴唇、咽喉的动觉刺激。但是刺激往往是转瞬即逝的,长时记忆则能够在大脑存在时间长很多,而短时记忆则是两者之间的一个阶段。通常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只需要零点几秒到几秒时间,而刺激在大脑上的停留时间也非常地短,如果我们不加强重复的话,很快就会磨灭了。
举个例子说,如果我们拿起一个橙子,轻轻在表皮上按一下,可能表皮轻轻凹下去,马上就复原了。这就是外界对橙子(记忆)产生的刺激。如果我们再多按几下(把刺激强调几次),可能它回复就会迟钝一些,但过个几秒钟还是会变回原来的形状。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按着或者戳着这个橙子(不断重复),或者反复按它几百次的话,那么它就会变形了,可能摆个几天它还是那个样子。
这其实就是刺激——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几个步骤。
练琴也是一样的,如果学生在刚接触一个新曲子的时候,把曲子从头到尾弹了一遍,就以为“练完了”,那么我们让他再弹一遍的时候,会发现好像跟没练过是一样,很不熟练。
那么孩子在练习新曲子的时候,我们大脑和身体发生了一些什么过程呢?首先,我们看到了谱子,谱子给了我们视觉的刺激;然后,我们通过对谱面和音符的判断,分析出音高(在琴童熟练以后,会跳过分析的步骤,直接建立“视觉——运动”的连接);之后,我们通过老师教的指法编排,分辨出这个音需要什么指法来弹,需要怎么弹;最后,再吩咐运动系统,把这个音弹出来。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音的过程,第二个音的识别又要重复一次这个过程。所以孩子识谱一个小节,其实大脑已经经过了不少的过程了。我们成人记一串电话号码都需要经过十次八次的重复,然后第二天还会遗忘,那么孩子弹琴一个小节就有几十个过程,怎么可能十次八次就记牢呢?
所以重复练习的第一个原因,也是最容易明白的原因:为了记忆。
然后,重复的第二个目的:熟练。
熟练的目的,更多是运动基础上的。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很常见的绕口令训练:“八百标兵奔北坡”。其实记忆这七个字并不难,可能花个几秒钟就能记下来了。因为他是有语义、有图像、有动态的句子,所以相对于无规律的数字组合来说并不算难记忆。但是我们要把它念顺,就比较难了。技术上的难度产生于这七个字的辅音(韵母)全部都是“双唇音”,而双唇音是一种语流阻塞辅音,会造成气流的中断和爆破。因此连续的“双唇音”进行,会造成语句发音的困难,类似于古汉语声调中的入声。(粤语的绕口令“入实验室噤紧急制”就是入音重复造成的阻塞障碍。)
那么就是说,尽管我们大脑“记住了”一些内容,但是却无法灵活地“使用”它们。而事实上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这些内容“记熟”,或者说,并没有把这些内容“记清楚”。
我们经常会说学生,你这里没有“弹熟”、你这里总是“卡”……其实更多的原因并不产生在概念性记忆或者视觉、听觉记忆上面,而是动作连接上面的“惯性”产生了问题。
比方说,我们到某一个公司面试,首先要搜索一下公司的地址,然后在各大地图中查询一下怎么去。然后我们从家里出发,走出小区,走到公交车站或者地铁站,看看过去的路线如何。坐上车以后,数着站或者听着报站,在哪里下车。下车以后仔细找在哪个出口出来,出来以后往哪个方向走,到达目的地以后要上到第几层,哪个办公室……还很有可能会走错路。
但是!这仅仅是第一次面试的经历而已。如果以后每次上班我们都这么操作的话,那么不得不说,上班的压力又增加了不少啊!我们在熟悉的地方上班,只需要记得出门后走什么方向,上车,哪个站报站下车或者站台长什么样子,下车后往左拐往右拐,哪个面包店或者咖啡店旁边就是我公司……反应的速度就会快很多。这就是从需要分析的过程,到惯性形成的过程。
但是对于练琴来说,“惯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记忆的运作必须通过良性的惯性进行,就是说我通过前一个动作的发生,能够顺利地反应到后一个动作上,就好比说我们背诵古诗的时候,背诵了第十联,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第十一联一样;另一方面,过强的惯性却会导致记忆的单一化,如果演出的时候,忘掉了某一句,那么后面的整段都会垮掉,就好像吊桥中间一点塌了,整段桥就会跟着塌陷一样。
但是对于练琴的初期来说,建立起良性的记忆惯性,是绝对必要的。如果弹某一个小节以后我还需要花几秒去想下一个小节,那么肯定不可能“顺”得起来。所以我们重复的时候,更多的时间是在做这一个功夫:惯性过程的确立——也就是熟练。
重复的最后一个目的,“精确”。
这几年有一种新兴的平民运动:射箭。假如我们有一天到了射箭场射箭,第一箭就很好运地射中中心黄心得了十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能力就能够拿奥运冠军了呢?当然不可能。我们有可能第二箭、第三箭命中率都那么高吗?
需要有高命中率的话,是需要大量的重复性训练的。我们需要把肢体、呼吸、判断调整到相当精确的状态,才有可能得出最好的分数。除此以外,还有比赛现场的环境干扰、心理干扰,都会造成现场发挥不同。
但有人说,射箭是距离箭靶70米,那弹琴的距离才多少,没得比!我们要想想,射箭的话虽然距离很远,但是只是瞄准一个靶。而弹琴,一个手指就要对应88个“靶”,十个手指的排列组合呢……所以说大家在精确性的要求上,是有不同的维度的。
而弦乐通常精准性要求更高,小提琴稍微按歪半毫米音准有问题,吉他按歪一毫米甚至就按不到琴弦了……所以乐器对运动的精准性要求是相当高的,而且往往是多维度的精准。
最后,重复还有一点需求,就是情绪上或者说表达上面的重复需求,这一点以后我们专门开一篇文章论述。
二、应该怎么重复?
既然练琴过程中,“重复”这么重要,那么是不是把一个曲子拼命重复地弹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的。重复是要有方法的,不适当的重复就是一种盲目的练习,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我们从一个心理学概念“注意”出发,延伸到练琴的运用。
1、 注意(Attention)
人的“注意”(Attention)时间很短,通常只有几秒钟,我们很快就会从一个刺激源转移到另一个。有一个心理学里面非常典型的案例,如果我们在房间里头放一块机械手表,那么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听到秒针跳动的声音。但是很奇怪地,过了一段时间,这种声音又会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又重新出现。
其实这是因为人对增量恒定的刺激会默认弱化,逐渐“注意不到”。上一段说到,我们从刺激接受到长时记忆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
2、 注意的时间
网上总是浪漫地说金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之类的(真伪可以果壳之)……其实说的是某些生物大脑还没有发展出海马体(Hippocampus),不能够完成从刺激转换成尝试记忆的过程,所以他们的记忆“转瞬即逝”。
其实注意的时间很短,大概也就是几秒的时间,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结构“顺好”,其实也就是看这几秒的时间。
3、练习的结构
很多家长听孩子练琴会很郁闷,怎么到处都卡,这里卡,这里卡,这里也卡,一秒卡三次!其实很大可能就是我们练琴的难点选取不对头。刚才说了,注意的时间是很短的,很有限的,所以我们不可能把一个曲子从头弹到尾一百次,并且把这个曲子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好。这是完全不科学的练琴方法。
也就是说,我们不可以把曲子整首整首或者说大段大段地重复,而是应该按照曲子的结构(初学者老师会帮我们做好乐句的划分),或者律动的单位,或者“动机”(motive)的单位,划分最小范围的片段,然后按照合理的速度对这些片段进行重复。
4、难点的分配
我经常对学生说,饭要一口一口吃,练琴要一句一句练。倘若你左手拿着猪蹄右手拿着鸡爪的话,最好还是吃完一块再一块,如果左右手上的东西同时塞到嘴里,估计咀嚼会分辨不出来的,迟早卡死。
练琴也一样,如果我们在同一个时间段里面练习两个“硬骨头”,不要说“消化不了”,可能连分辨都分辨不了,就是注意力不能很高效地集中起来。所以练琴也会一样——卡死。
因此最简单的一个原则:单位时间内分配单一难点。
5、排错
有些学生会说,这个句子我弹了三个月了,上台还是错,为什么呢?我们要关注一下概率的问题。你弹这个片段的时候,每次的指法都一样吗?每次的运动路径都一样吗?每次都正确吗?
有一句话在专业学生里面经常听说的,就是:练琴不是弹对为止,而是弹到不出错为止。也就是说,你去射箭,偶尔射中靶心是运气,每次都射中靶心才是实力。
如果一个绕口令,我们第一次念是“八百标兵本北坡”,第二次念是“八百标兵本被破”,第三次念是“八百表饼笨被迫”……没有一次是一样的,或者说,十次里面五六次是错的,那么最后呈现的结果多半都是错的。
6、量化
我们练琴过程中把“偶然”向“必然”转换是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的,需要大量重复性的练习的。这个过程看起来十分漫长,有些孩子会觉得无边无际……其实我们只需要做到一点就能清晰地看到问题了:量化。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很简单:对于一个片段的练习来说,能做到连续十次不出错,那么就可以通过,进入下一个片段的练习。如果错了一次,就重新计算。虽然这是对于初学者的要求而已,但是“连续十次”的原则,其实不容易做到。
所谓“量化”更精确地说,包括了“练哪个范围”、“多少次(或者多少时间)”、“怎么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早安音乐会有专门的系统安排给老师和学生进行练习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