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真想过吗,人为什么要听音乐?

发布时间:2020/3/11 13:18:43 来源:沈阳学吉他网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音乐是声音的一种。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吵太闹了,所以我们对声音的宝贵,往往浑然不觉。不妨想想看,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声音,万籁俱寂,那是何等可怕的一种情景。


但是世上的声音,又何止千千万万:有鸟鸣婴啼,也有希特勒尖利的咆哮,原子弹撞击弹仓的金属声,臣子们欢呼万岁的轰鸣。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认为,世界说到底,不过是一些喧哗和骚动。


音乐是所有这些声音中最好的一种。现代人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平凡乏味。科学无情地剥去了一件又一件,曾令我们无知的祖先,惊喜崇拜的神秘事物的外衣,剥夺了我们面临世界万物时的神圣感,和这种神圣感,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幸运的是,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音乐身上。


科学(还有其他学问)在解释音乐方面,表现得非常软弱和无能为力,这种情形一点也没有,将要有所改变的迹象。我们指点江山,嬉笑怒骂,大言不惭,但是,作为当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神秘现象之一,音乐仍然令我们头皮发麻,肃然起敬。


不知你注意到这种情景没有,几个人在房间里聊天,谁无意中摁了一个按钮,几个乐音响起来,然后气氛就一下子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好象空气中突然充满了一些东西。


音乐是天使的语言。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天堂就短暂地降临到人间了。在长大以后,我们逐渐学会了撒谎、欺骗、钻营,我们日渐变得冷酷、虚伪、贪心,对不公正的事情,我们转过头去,还时不时地嘲笑一份真诚的感情。


但是每听一次好的音乐,我们渐渐干涸的心就又湿润一下。所以音乐是天堂里的雨。所以莫言说,“音乐实际上是唤起人的心灵之湖,波澜荡漾的声音”。


音乐是生命之流。作为 21 世纪的人,我们不幸或有幸地,目睹了许多艺术样式的衰落。特别是语言文字艺术,像小说、诗歌、散文,在乔伊斯、普鲁斯特们的天鹅之歌后,已经有人在预言它们将死去,或进入博物馆。我们又见着新的样式的发生,像电影,电视,甚至是电子游戏。


唯有音乐,在此物欲横流的世界上,不仅没有丝毫式微的迹象,反而一发蓬勃壮大,势不可遏,简直是铺天盖地而来。


这是有道理的。像《教父》这样高质量的畅销小说,我们很少会有人去读第二遍;《战争与和平》这样极品的经典,再狂热的爱好者,读个 5 遍以上,也会吃不消吧;《红楼梦》当然可以读 20 遍,但是世上只此一部;美国有个老太太,一生把电影《飘》看了 70 遍,那是毛病。


但是我认识把德沃夏克的《新世纪交响曲》,听了几百遍的人,而且这种人在音乐爱好者中,一点也不算稀奇,平常得很。


著名指挥家冯·彪洛,有一回指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大受欢迎。他兴之所至,在听众的要求下,竟指挥乐队接着又来了一遍!设想,若是换了老维克剧团演的《李尔王》,又会如何? 


音乐具有其它艺术,远远望尘莫及的“可重复性”,这就是为什么它几千年来,常盛不衰的奥秘所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文学界一片“巴尔扎克已死”的喧嚣的同时,音乐界却听不到任何“贝多芬已死”的声音。没有人能解释音乐的这一惊人特性。


音乐的真正的奥秘是欢乐。这一点一定会引起争议,因为大多数人分明在音乐(例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中,听到了许多的痛苦。没完没了、难以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还有命运的敲门,拼搏精神,灵魂的拷问,等等。


我要说这些都不是音乐的精髓。音乐的精髓是欢乐,但这不是粗俗的乐趣或“喜洋洋”式的快乐,甚至可以说不是任何一种世俗的欢乐。这是一种神秘的、无可言状的、与天堂婚媾般的欢乐。


对此我不想多说,唯求诸君能感之,语言文字对此实在是太无能为力了。还是去听贝多芬的《欢乐颂》吧!


大江流日夜,音乐这一生命之流是永不枯竭的。天空中将永远回荡着音乐之声。



标签:学音乐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你认真想过吗,人为什么要听音乐?]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