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4日,盛原在上海举行两场独奏会,分别演出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以及贝多芬、肖邦、德彪西的音乐。“哥德堡”的独奏会充分显明盛原作为巴赫专家的特质,称之为颇具启发性的演奏不为过,而其中给予听者的又是怎样一种启发?
盛原之前灌录的钢琴版《哥德堡变奏曲》
I. Aria
Yuan Sheng -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哥德堡变奏曲》鲜在独奏会上演,究其原因,还是太难了。诚然巴赫在这部作品中,原本就有展示技巧的考虑。其次,难点来自于他对于复调结构的设计,这对演奏者不同层面的技巧提出挑战。而更困难的是如何为该作极大之丰富性,在每一段落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继而在整体上形成真正具有说服力的演绎风格。巴赫的音乐留给演绎者自由处理的空间很大,这首变奏曲更几乎是个中之最。但由此带来的困难也是辩证的:既然空间很大,如何将其填满,对于演绎者是同样巨大的考验。盛原在现代钢琴上演奏的“哥德堡”不是看似十分惊人的演出,却有余音绕梁之功效。
所谓启发性的演绎,它带给人的启发又在哪里呢?我想至少在三个方面:音响的风格、变化的构思,还有技巧的表现。首先说音响的风格,现代钢琴表现巴赫的音乐,究竟如何调节其“现代”的尺度,业界争议颇大。现代钢琴的音响表现力比羽管键琴丰富许多,由于机械结构的不同,整体的音响特征完全不一样,而不单纯局限于音色、音量等单一方面。以极少的踏板,还有绝对颗粒分明的触键,在钢琴上一定程度地模仿羽管键琴,成为某些钢琴家的选择。而充分利用现代钢琴性能的弹法也有其发展脉络,当然很多钢琴家还是走向了折中主义。盛原虽然是羽管键琴专家,手指独立性也很不错,他在现代钢琴的键盘上力求深掘这件乐器的性能,将发掘的成果恰当地用于演绎巴赫。
在盛原的演奏中,触键的清晰与独立,同丰富的音色层次之间,总能得到很好的平衡。他对于音色变化的发掘,往往并不让你感到他在追求色彩。他围绕不同变奏有相当整体性的设计,音色仅是其中一环,但只要你留意欣赏,不难发现在刻画不同的音乐性格,划分声部层次,或是在反复段落中做出变化(以区别前一段)时,都会有相当细致的音色改变。只不过,盛原将种种微差统一在质朴而相对中立的钢琴音响的美感中。
席夫或休伊特虽不公开演奏羽管键琴,有时音响风格却会略略向本真倾斜。盛原则并无此意,他将很多本真的东西揣摩得深,却将其作为整体设计的一种框架。在此框架之内,他的音响塑造,包括他的连断处理,都是绝不泥古的。这样的音响变化从不具有张扬的表象,因此,反而也很难以某种标签来归纳盛原在现代钢琴上弹巴赫的音响特点了。低调而层次丰富的音响变化,同样折射出盛原对于“哥德堡”这部作品整体的音乐表现中,关于“变化”的构思。
这首变奏曲是舞曲、复调构思与技巧表现三种思维的循环往复,盛原恰恰是对每一层面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在基本节奏稳健、整体风格统一的基础上,在不同变奏中展现千变万化的个性表达。现在不少人看到巴洛克作品在乐谱上的标记少,就加入各种自由处理。可单就速度一项来说,违背整体节奏稳固的基本原则,以加快和放慢来强化“表情”,终归会沦为恶趣味。盛原对于速度的把握,其最了不起之处,就在于真正弹出变与不变的辩证,由此也给人真正的启发。
XV. Variatio 16, Ouverture
Yuan Sheng -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他演奏每一个段落单元,总是严守基本节奏,而在表现反复段落时,偶尔会暗暗改变速度。这样的变速,仍是以新的段落(反复段)为单元,确立稳定的基本节拍,同时在音响、线条与呼吸之中,建立一个整体的音乐表现的世界。这就如同将反复乐段带入一个平行世界。如此演奏反复的格调,同演奏者让人看自己如何在反复段中“玩花样”的做法,有云泥之别。
由此,我们也就自然地看到了盛原的演奏中,带给我们启发性的第三个方面,也就是技巧的方面。事实上,音乐会中,他至少有两段变奏出现过明显的失误,由此让他陷入片刻低落。然而纵观整场,便会发现盛原深层的技巧成就,终归让失误显得不足挂齿。他将那样了不起的诠释观点在键盘上充分勾勒出来,观点本身源于音乐家的修养和洞察力,能将其付诸实践,每一层面都有赖于技巧的把握——钢琴上的色彩变化,分句与呼吸活灵活现的表达,声部层次的划分,每一样都要求坚实的手指技巧。还有一点,就是演奏的音量之充实。无论处理多层次的声部,还是塑造各种线条与节奏律动,盛原都没有虚弱的声音,没有在做出变化时捉襟见肘的技巧局限。
当你结合前述丰富的效果,再一一对应盛原实现它们时运用的技巧,会发现这位巴赫专家是真有一个“技巧系统”,为他在现代钢琴上弹巴赫的“观念系统”服务。即便他的手指失误了,他的系统也不会失误。音响的构思,变化的观点,技巧的体系,盛原在每一方面弹出的启发性,都值得听者长久地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