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员经纪人委员会正式发布《高级演出经纪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第六条第五款指出,高级演出经纪人在从业中应当杜绝:“组织演员以假唱、假演奏欺骗观众或为假唱、假演奏提供条件。”对于违反以上条款的,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将依照文化主管部门或公安机关的处罚结果,注销其演出经纪人证书,并给予5年内不得考取演出经纪资格证书或永久不得重新申请资格证书等处理。该《办法》的出台,无疑为制止假唱现象提供了行业规定。
所谓假唱,也叫作假口型、对口型,指表演者在现场表演或直播表演中,播放预先录制的声像资料,并以实际上未发声的口型相配合。假唱的话题已经屡见不鲜,但每次假唱事件发生还是能掀起轩然大波。这是因为,假唱一般都发生在综艺节目或明星演唱会上,这些节目和演唱会都有较为广泛的受众和数量可观的粉丝。综艺节目或演唱会中的假唱一旦披露,就会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引起线上线下网友、粉丝的热烈讨论。从网络评论来看,对假唱持抨击、指责甚至谩骂的网友仍占绝对多数,这对综艺节目或明星声誉都极为不利。另外,据2009年颁行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对于假唱行为,政府管理部门可对包括演出单位和演员在内的团体及个人处以5万元至10万元的罚款。即便如此,一些演出活动仍然铤而走险,故伎重演。比如,在多个电视台联合举行的2020跨年晚会上,仍有多名歌手使用假唱,甚至有网友调侃说,“跨年晚会成跨年假唱”。
观众对假唱之所以如此反感,归根结底是因为假唱实际属于消费欺诈行为。观众无论是购买入场券观赏音乐会还是在电视机前观看综艺节目,他们在角色上均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对购买的商品应有知情权,假唱的行为恰恰欺骗了消费者。另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都有潜在的消费期待,当消费期待获得预期效果时,消费者就会满足;当消费期待没有获得预期效果时,消费者就会产生反抗情绪。对于演唱会或综艺节目来讲,观众的消费期待就是要从现场表演或直播栏目看到表演者的真实水平、临场应变能力和现场二次创作的美感。这些都是假唱所不能给予的,所以,当消费者发现自己投入时间、精力、金钱等多种要素后所欣赏到的只是一场假唱时,其内心的消费期待就会瞬间崩塌,其愤慨的心情可想而知。
杜绝假唱现象,仅靠出台一种《办法》,是远远不够的。杜绝假唱现象,文化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演出团体、经纪人、表演者、观众、媒体等都有责任参与进来。文化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法、依规办事,从制度的源头上切断假唱。行业协会应从行业准入上限制或驱除违反《办法》的经纪人、团体、表演者,切实做到净化演艺环境。演出团体和经纪人,应从树立和维护其在观众中的良好形象、良好声誉着眼,坚决拒绝假唱在其所属范围出现。表演者同样也需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声誉,勤学苦练基本功,提升自己的表演实战能力,自觉抵制假唱,争取给观众留下更多精彩表演、更多美好回忆。观众和媒体也要对假唱进行监督,从舆论上给假唱施压,给真唱点赞,净化演艺环境,在全社会树立反假唱、挺真唱的良好演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