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叔诚:独奏弹好了, 伴奏就能弹好吗?

发布时间:2021/2/28 16:37:22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独奏弹不好,就弹伴奏吧!”这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此话固然有一定道理,却不应该出自专业人士之口。毋须讳言,在钢琴伴奏中基本没有高难度的技巧,也不会有哪位作曲家愿意写一个炫技的钢琴伴奏以图吸引眼球、喧宾夺主。但由此而得出弹伴奏比弹独奏容易的结论,则是非常肤浅与无知的。我可以反问:“独奏弹不好,就能弹好伴奏吗?”或者“独奏弹好了,伴奏就能弹好吗?”答案肯定都是否定的。 


钢琴伴奏,举足轻重


所有学习钢琴的人都应该懂得:弹好钢琴伴奏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综观今日中国的钢琴大军,能弹好独奏的“独奏家”满目皆是,而能弹好伴奏的“伴奏家”能有几人? 


回想我对伴奏的启蒙认识,来自1961年的一次小提琴的独奏音乐会。独奏家是1958年第一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的第一名获奖者、苏联的小提琴家克里莫夫,担任伴奏的是苏联钢琴家扬波尔斯基(此人曾长期与小提琴大师奥伊斯特拉赫合作而闻名遐迩)。音乐会演奏的什么作品我早已忘记了,但钢琴伴奏之精彩绝伦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场音乐会使我第一次认识到,一个好的伴奏绝不只是与独奏合作得天衣无缝便大功告成,而是要使钢琴的声音融入独奏者的声音,将独奏原本平面的声音立体化,还要使音乐的内容表达在精神境界的层面与独奏者融为一体。这场音乐会也使我第一次产生出这样的设想:如果不是扬波尔斯基,而是另外一位水平稍逊的伴奏上场,整个的音乐会一定会大打折扣。钢琴伴奏,举足轻重!难道不是吗? 


作为伴奏,不仅需要具备我们在独奏中所学到的一切东西,而且有两个必备的素质比独奏的要求更高。 


必备素质一:严格的节奏感


在我们完成一首独奏作品时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当节奏和速度出现问题时,往往会发现问题的症结出在自己的左手上,一旦左手把节奏和速度搞对了,问题立刻迎刃而解。由此不难联想到,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钢琴伴奏的部分(类似独奏中的左手部分)掌握着作品的节奏与速度的基础命脉,尽管独奏(唱)为主,伴奏为辅,但是作品的“生杀大权”往往是在伴奏的手中掌握着。 


Op. 14 no. 11 Spring waters

Sergei Rachmaninoff - Complete Songs Vol.1


我一个过去的学生带着他的声乐合作者,请我指导一下他们正在练习的拉赫马尼诺夫的歌曲《春潮》。他们自我感觉合作有问题,却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众所周知,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歌曲,擅长钢琴的作曲家在钢琴伴奏中形象地刻画出了潮水的涌动。两个人的演唱与演奏都富有激情,各自都发挥出很高的专业水平,却不能拧成一股绳。我听后告诉他们,问题的症结出在节奏上,而节奏问题体现在伴奏的钢琴上。于是我便集中从两小节的前奏入手,因为这两小节是整首歌曲的基调,整曲的节奏律动和音乐形象均由此而奠定。我请他做到:第一,保证节拍的绝对均匀,不仅每小节四拍均匀,还要做到十二拍(以八分音符算)均匀。去掉踏板,打小拍子,严格检查。第二,在节拍绝对均匀的基础上,再加上踏板,做到原来已有的潮水涌动的音乐形象。经过九牛二虎的反复修正,在找到了这两小节的基本脉动之后,举一反三,全曲的合作问题便顺利解决了。


我对钢琴伴奏说:“你一定知道,作为浪漫派后期的拉赫马尼诺夫作品中需要大量运用弹性速度来表达音乐情感。所以你为了表现潮水涌动而下意识地在速度节拍上作了文章。如果我说将其用于独奏是可行的话,而用于伴奏就是个绝对的错误。像你原来那样,只顾‘涌动’却失去了节奏,人家后面怎么演唱?” 


我的经验之谈是:一个节奏感不强的人也许有可能成为了独奏家,但绝不会成为好伴奏。


必备素质二:敏锐的听觉


作为伴奏必须要时刻听到对方,这点虽然人人知道,却又未必能人人做到。所以我不必再讲这个要求的道理,只谈要如何做。我们的伴奏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伴奏的作品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依靠聆听对方来调整自己的音量与音色;我们的伴奏对象一定会有自己的个性和对作品的不同解释与处理,更需要依靠聆听对方来随时调整我们的演奏细节。另外,我们的伴奏对象可能会随时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发挥或失误,也需要我们依靠聆听来机敏地应变或弥补,这显然比自顾自地独奏困难多了。要弹好伴奏只顾自己的两行谱是最糟糕的做法,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曾经有一个学生准备为一位著名歌唱家伴奏一组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请我指导。她注意到了舒伯特歌曲伴奏中运用统一音型与织体的特点,弹的节奏速度稳定规范,声音细致干净,音乐的起承转合也颇到位。然而在与独唱家的配合中总感觉不够舒服自然。于是我问她:“你在听她唱吗?”她回答:“我一直在听呀!”我说:“你肯定听得还不够,因为你并没有听到她在哪里换气!在伴奏谱中是没有换气的,可是对歌唱者来说,换气可是表现旋律情感的头等大事呀!”接下来她便小心认真地在每一个换气处做了记号,并在弹奏中有意识地给出了小小的间隙。不想其结果非但没见好转,反而使音乐更不自然了。我说:“你这样做是错误的,你不能在持续的统一音型当中故意这样做。你要在心里跟着唱,将换气的感觉融进一气呵成的伴奏音型中。”她看着我说:“舒伯特的伴奏看起来真简单,可要弹好怎么这么难啊?”“唉,谁说不是呢!”


我的经验之谈是:一个听觉不够敏锐的人也许有可能成为独奏家,但绝不会成为好伴奏。





上一篇:声乐大师课, 如何讲、怎么学?
下一篇:没有了





文章评论:

 以下是对 [石叔诚:独奏弹好了, 伴奏就能弹好吗?]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