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艺术创作中的读谱
读谱的准确,有赖于演奏者的修养水平。不断的总结与反思,对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荐阅读:1、有多少人已经、正在或即将毁在不会读谱的路上?2、鲁宾斯坦谈教学丨“钢琴家要不断重读乐谱,从中发现新的宝藏。” 3、钢琴演奏中冥听重要性丨“练习冥听的最佳途径是在夜深入静之时读谱,或在入睡前躺在床上想谱!”
表演艺术是从接到乐谱到上台演奏,最终将乐谱实现为音响的全过程。钢琴演奏家属于音乐创作全过程中的二度创作的范畴,是作曲家与听众之间的桥梁。然而,演奏家不仅仅在传递作曲家记载在乐谱中的信息,必然在音乐中注入他本人的理解、情感和思想。钢琴家准备乐曲的过程,包括一个非常复杂的程序,不但要熟悉乐谱上所记载的音符;而且要了解乐谱上的一切标记、符号、术语,由浅入深地了解和研究谱面上所记载的一切蕴含的深层含义,谱面上凡与此首乐曲相关的一切,包括作曲家的生平、思想、风格、创作乐曲的背景资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及其全面的文化现象等等。随后,演奏家必须通过艰苦反复的练习,克服种种记忆障碍与技术障碍,熟练地演奏整首作品;再将所有这些知识、感觉、认识、诠释溶为对乐曲的处理。这种处理不仅要符合特定作品的总的风格特征,而且要反映演奏家本人对于音乐和作品的独特的观念、理解与解释。准备工作完成之后,还必须做好心里的与生理的充分积蓄,最后在音乐会上把日积月累的理解、感受与诠释,用技术准确地、完整地、充满灵感地体现在舞台上。只有在这一瞬间,钢琴家才完成了他作为演奏家的使命,完成了他所演奏的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同时也塑造了钢琴家自身的艺术生命。
把钢琴的艺术创作过程分作读谱、练习、记忆、难点、背景、贯气、准备、上台这样八个台阶,可以帮助学生和演奏家自觉地、主动地控制与把握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既避免原地踏步,又避免拔苗助长。有助于扎实地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与舞台经验。在每一次上台演奏之后,演奏家还需要不断地总结与反思,这对于艺术素养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述的九个方面不是割裂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也互相牵制,互相约束,任何一个方面的疏忽或薄弱都可以造成在舞台上的整个演奏的失败,在这九个方面,中心是奏――在音乐会舞台上演奏。而演奏的成败则取决于演奏家的全面修养和准备程度。
乐谱是作曲家留给人类的公开信。乐谱上记载着作曲家希望传递给他人的全部信息。当演奏家拿到一份新的、不熟悉的乐谱,就开始了由陌生向精通的过程。
什么是乐谱所传递的信息?首先是乐谱符号。
第一,音高。由谱表,调号以及每个音符所处的位置构成。
这些老生常谈的话听起来似乎是废话,不过经常发现,不仅初学者,也有程度较深的演奏者会在舞台上演奏时,出现看错音音高的现象。常出现的错误有:
看错谱表。这经常发生在乐曲中临时改变谱表的时候。错误地以为右手一定弹高音谱表,左手一定弹低音谱表,不注意已换了谱表。
看错调号。尤其在传统记谱法中,容易在乐曲进行过程中忘记了调号,以致该升的不升,该降得不降。
看错临时升降记号。在传统记谱法中,每个临时升降记号要管一小节。它们常被初学者忽略。在现代记谱法中,每个临时记号只对其后一个有效。
看错等音。在许多作品中,尤其浪漫主义作曲家如肖邦,喜欢大量使用重升、重降一类等音记谱。这也容易使不少演奏者造成读谱错误。
在大量加线时,把音高看错。
音高是音乐作品的基调。保证把每个音符读准确,是对所有钢琴演奏者的基本要求。自然,把音高看准确有赖于演奏者的修养水平。比如,有人因看错音而改变了和弦性质。倘若具备充分和声知识,这种现象就可避免。具备足够的乐理知识就可以避免因此而引起的错误。又如现代作品通常无调号而有着无数临时升降记号;浪漫主义作品有调号又有许多临时升降记号。只有充分了解,前者可能是无调性的,而后者则往往是从一个调性转移到另一个调性,这一背景知识有助于演奏者掌握准确的音高。
保证把每一个音高都读得准确,关键在于细心。一个十分细心的人,即使不具备上述背景知识,也能把乐谱上的每一个音准确地演奏出来。因此,演奏者要反复对照乐谱,慢慢地、耐心地检查自己是否把每一个音都看准确了。即使在完全背熟之后,也经常读谱,看着乐谱演奏,不要长期脱离乐谱。
第二,节奏、节拍、时值。每个音多长?处于什么节奏位置?在小节中处于第几拍?有没有休止符等,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经常引起读谱错误的方面。这些错误包括:1不把时值弹足,手过早离键。2时值过长,超过谱上所记的时值。3不注意休止符,忽略了休止在音乐中极其重要的意义。4节奏组合的错误。5看错节拍记号。只要略微细心,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第三,其次是表现符号,包括连线、跳音、重音、顿音等等。这些符号对于音乐的分句、语气,乃至风格关系极大。哪几个音应该连在一起,哪些音应当断开,哪些音应当跳,跳音又各有多长,这一切不仅是读谱问题,而完全与音乐风格联系在一起。一位演奏者应当从一开始就把作曲家在乐谱上所指示的一切准确地演奏出来。
音符的时值长短,音与音之间的连或断,乐句的划分,都是十分重要的风格问题。从一开始视谱时,就必须非常谨慎小心,一丝不苟,不要养成了错误习惯后再来纠正。
再次是表情记号。包括力度记号,跳音记号,延长记号,反复记号,高八度或低八度记号,重音记号等等。比如,巴赫几乎不在自己的手稿上标明任何表现或表情记号。除了极少例外,没有连线,没有力度,没有踏板;不标明哪里应该断,哪里应该连。他的手稿除去音符而外,几乎是一块“白板”。有时连运用什么乐器演奏也不加以注明。莫扎特所标明的连线指示了基本乐句的划分,力度记号也多余巴赫。贝多芬是所有作曲家中第一位详细注明表情记号的人,越是晚期作品,注得越详尽。浪漫主义作曲家一般都相当详细地标明了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要求,20世纪世纪作曲家的作品往往每一个音就有关于不同的力度、踏板与演奏法的指示。这些体现了各个不同时代作曲家的差别,是每位演奏者在接触乐谱的一开始必须充分加以注意的。
除去各种表情记号,乐谱上还有着指示性的表情术语,甚至文字性说明。与表情记号的发展一样,乐谱上的术语乃至文字亦随时代发展而越来越多,越来越详,越来越长。比如,巴赫从未为他的作品添加任何文字性说明。所用的表情术语一般也仅仅指明速度,有许多甚至连速度也不加以标明,乃至他的不少作品可能被截然不同的速度演奏。例如,《平均律曲集》第一册的第23首前奏曲,其演奏速度最慢的与最快的之间竟然相差一倍。
读谱不仅仅在刚拿到乐谱时要仔细地进行,而且要贯穿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过去我们的钢琴老师经常强调“有谱无琴”的练习方法,就是不间断地经常把乐谱当作书籍来阅读,不断从中发现音乐的新的含义。
要训练看着乐谱想象音乐的实际效果。眼看着乐谱,耳中能“听”到音乐进行。随着音乐知识的不断积累,素养的不断提高,演奏家可以从谱面上“读”到越来越多的东西。钢琴家从谱中读到的东西越多,他内心的音乐就越生动,越丰富,越充实。于是,他的演奏也会越规范,越具有学术水准,也越有个性。
养成读谱的良好习惯,可以使学生和演奏家同样地受益匪浅。具备如同阅读书籍那样的阅读乐谱的能力,能使演奏家集中注意力进行理性的思考,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在演奏中所不易察觉或意识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
乐曲的整体结构。
音乐材料的运用与相互关。
隐伏的声部关系。
调性布局及相互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音乐色彩变化。
特殊的踏板可能性。
特殊的指法可能性。
音乐的组织方式,包括织体、节奏、音域的运用等。
不但在开始“动手”练习之前要认真读谱,而且要把这一行之有效的手段贯穿于练习与演奏的始终。
坚持“有谱无琴”的练习方式,使乐谱中的每一个细节深深刻在你的脑子里。